榼藤,中藥名。為豆科榼藤子屬植物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L.)Merr.的藤莖。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四肢麻木。
中文名稱
榼藤別名
過山楓、大血藤、過山龍、榼子藤、左右扭、過江龍、扁龍、過崗扁龍、脊龍、扭龍、扭骨風性味歸經
味微苦、澀,性平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化學成分皮含榼藤皂甙II、III、IV。葉含榼藤酰胺。
相關論述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除濕,通經活絡。主治風濕性腰腿痛,跌打損傷。”
2、《廣西中草藥》:“主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治青竹蛇咬傷。”
3、《全國中草藥匯編》:“治四肢麻木。”
4、《福建藥物志》:“治腰肌勞損。”
5、《中國民族藥志》:“根皮治牙痛,外用(傣族);莖治毒蛇咬傷(瑤族),用根治胃痛,莖治狂犬咬傷(壯族)。(國外)莖皮作收斂劑,用于外傷,木部用于皮膚病,莖的水浸液洗治疥癬。”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治青竹蛇咬傷:榼子藤9-15g,研末,酒調涂傷處。(《廣西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切片,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莖的塊片呈不規則形,大小不等,斜而扭曲,厚1-2cm。外皮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地衣斑,具明顯縱紋或溝紋,可見側枝痕和點狀皮也,常有1條棱脊狀突起。切面皮部深棕色,有紅棕色或棕黑色樹脂狀物,木部棕色或淺棕色,有多數小孔,可見紅棕色樹脂狀物環繞髓部呈偏心環紋,髓部常呈小空洞狀,偏于有棱脊一側。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味微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6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