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蔥Allium fistulosum L.的蔥白(鱗莖)、根、葉及鮮品。蔥白:發汗解表、散寒通陽、散結解毒、促進消化分泌、健胃。葉:祛風發汗、解毒消腫。蔥須:解肌發汗。蔥白:風寒感冒、陰寒腹痛、腹瀉、痢疾;外用:小便不通、癰腫。蔥葉:風寒感冒、身熱無汗、頭痛鼻塞;外用:跌打創傷、瘡癰腫毒。蔥須:風寒頭痛、喉瘡;外用:煎水洗凍瘡。
中文名稱
蔥別名
風蔥、北蔥、大蔥、葉蔥、青蔥、胡蔥、和事蔥、和事草、水晶蔥、蔥仔、菜伯、火蔥性味歸經
蔥白:味辛,性溫;歸肺、胃經;蔥葉:味辛,性溫;蔥須:味辛,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蔥白:發汗解表、散寒通陽、散結解毒、促進消化分泌、健胃。
蔥葉:祛風發汗、解毒消腫。
蔥須:解肌發汗。
主治蔥白:風寒感冒、陰寒腹痛、腹瀉、痢疾;外用:小便不通、癰腫。
蔥葉:風寒感冒、身熱無汗、頭痛鼻塞;外用:跌打創傷、瘡癰腫毒。
蔥須:風寒頭痛、喉瘡;外用:煎水洗凍瘡。
用法用量用量:3-5錢,或2-6條;蔥須(須根)1-3錢;蔥白(鱗莖)、蔥葉2-4錢。
用法:水煎服;研細末外敷;搗爛外敷;水煮外洗傷處或坐泡痔瘡。
注意事項表虛多汗者忌服。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小兒食積,消化不良:蔥白鱗莖3根、生姜5錢,共同搗爛,加入茴香粉末3錢調勻,炒熱,用紗布包敷于肚臍上。
2、陰囊腫痛:蔥白鱗莖20根、食鹽1錢半,共搗爛,涂敷患部。
3、寒冷腹痛、小便不利:蔥白鱗莖7根,搗爛烘熱,乘溫包敷臍腹部。
4、癰疽療毒、化膿性皮膚炎:蔥白鱗莖8-15根搗爛、調蜂蜜10-15ml外敷患部,一日換藥一次。
5、陰莖突然往向腹內抽縮(又名縮陽癥):蔥白鱗莖1兩切碎,同食鹽3錢共炒熱,趁熱用紗布包熨臍上。
6、痔瘡痛:鮮蔥白帶須20-?25根,加水煮,倒入盆中待溫時,坐泡痔瘡。
7、癃閉、小便不通:簡方:鮮蔥白須根2兩炒熱搗爛、加麝香0.5錢拌勻,外涂肚臍下,小便即通。
8、腎結石:蔥白根12兩、豬蹄6兩,加水煮湯,當茶飲,連服3-5劑。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隨用隨采。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6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