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環,中藥名。為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金耳環Asarum insigne Diels[A.longipedunculatum O.C.Schmidt.;A.gracilipes C.S.Yang et C.F.Liang]和長莖金耳環A.longerhizomatosum C.F.Liang et C.S.Yang的全草。具有散寒,止咳,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胃炎,風寒痹痛,齲齒痛,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金耳環別名
土細辛、一塊瓦、大葉細辛、大葉山茨菇性味歸經
味辛、微苦,性溫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散寒,止咳,散瘀,止痛。主治 風寒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胃炎,風寒痹痛,齲齒痛,跌打損傷。用法用量1、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
2、外用:鮮草搗爛敷;干全草研末吹鼻,或撒;或酒調搽。
禁忌 孕婦禁服。化學成分金耳環全草(干品)含揮發油:龍腦,乙酸龍腦酯,3,5-二甲氧基甲苯,黃樟醚,反式丁香烯,β-古蕓烯,反式β-金合歡烯,甲基丁香油酚,橙花叔醇,細辛醚,欖香脂素,樟腦,β-蒎烯。
相關論述1、《廣西中草藥》:“祛風散寒,平喘止咳,行氣止痛,解毒消腫。主治風寒咳嗽,支氣管哮喘,腹寒痛,齲齒痛,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2、《全國中草藥匯編》:“主治慢性胃炎,風寒濕痹。”
3、《廣西民族藥簡編》:“搗爛敷患處治骨折,跌打腫痛;研粉敷患處,治刀傷出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齲齒痛:金耳環根研末,填塞齲齒內。(《廣西中草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10月連根采挖,陰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金耳環:根莖粗短。根叢生,直徑2-3mm,灰黃色。葉片展平后呈長卵形、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上面中脈兩側有白色云斑,脈上及邊緣有柔毛,下面放大鏡下可見顆粒狀油點;葉柄有柔毛。可見花,紫褐色,較大,花被管鐘狀,喉部無膜環。氣辛香,有濃烈麻辣味。
2、長莖金耳環:根莖細長,節間長6-12cm。根纖細,稀肉質而較粗狀。葉片長方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上面散生短毛;葉柄無毛。花紫綠色,花被管圓筒狀,喉部膜環寬2mm,內壁有縱行脊棱。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7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