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粉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涼粉草屬植物涼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的地上部分。具有消暑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主治中暑,糖尿病,黃疸,泄瀉,痢疾,高血壓病,肌肉、關節疼痛,急性腎炎,風火牙痛,燒燙傷,丹毒,梅毒,漆過敏。
中文名稱
涼粉草別名
仙人草、仙人凍、仙草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消暑清熱,涼血解毒。主治 中暑,糖尿病,黃疸,泄瀉,痢疾,高血壓病,肌肉、關節疼痛,急性腎炎,風火牙痛,燒燙傷,丹毒,梅毒,漆過敏。用法用量1、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
2、外用:研末調敷;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化學成分全草含涼粉草多糖,相對分子質量為43000,水解得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和半乳糖醛酸等。還含五環三萜酸。
藥理作用 降糖作用:涼粉草對血糖有降低作用。相關論述1、《綱目拾遺》:“療饑澤顏。”
2、《本草求原》:“清暑熱,解臟腑結熱毒,治酒風。”
3、《嶺南采藥錄》:“涼沁心脾。”“治花柳毒入骨。”
4、《中國藥用植物圖鑒》:“為清涼解渴除暑劑。可作暑天飲料。治糖尿病。”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暑。治中暑,感冒,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
6、《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利濕,涼血解暑。主治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黃疸,急性腎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暑熱:涼粉草適量,搗爛水煮,待成黃褐色后,去渣取汁和米漿煮熱,冷卻成黑色膠狀物,拌以砂糖,代茶飲。(江西《草藥手冊》)
2、治痢疾:涼粉草、敗醬草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3、治丹毒(頭面丹毒):涼粉草250g,水1500ml。投銅器一件同煮濃湯,至溫時淋洗頭面10min,洗完另用新湯以紗布、棉花浸濕敷患處,每日洗敷3次。
4、治燒傷、燙傷:涼粉草、黃柏、冰片,共研末,茶油調敷。(3、4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5、治花柳毒入骨:仙人凍六兩,蒸數次,加麻雀八只(連毛),浸雙料酒四斤,浸二十日,每次服三兩為度。(《嶺南采藥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7月收割地上部分,曬干,或曬至半干,堆疊悶之使發酵變黑,再曬至足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全草長20-45cm,呈灰褐色或棕黃色。莖方柱形,直徑3-6mm,有分枝,被疏毛或細剛毛,幼枝毛更明顯,質脆,斷面中空。葉對生,多皺縮,黃褐色,展平后呈卵狀長圓形,長3-5cm,寬2-3cm,先端鈍尖,基部漸收細成柄,邊緣有小鋸齒,兩面均被疏長毛,質稍韌,手捻不易破碎,水濕后顯黏滑感,水煎液有膠黏性。氣微,味甘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7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