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節花,中藥名。為莧科蓮子草屬植物蓮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Illecebrum sessile L.]的全草。具有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除濕通淋的功效。主治咳血,吐血,便血,濕熱黃疽,痢疾,泄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腸癰,乳癰,痄腮,癰疽腫毒,濕疹,淋證,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節節花別名
耐驚菜、蝦蠊菜、滿天星、蝦鉗萊、白花仔、白花節節草、曲節草、蛇癇、水牛膝、一包針性味歸經
味甘,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除濕通淋。主治咳血,吐血,便血,濕熱黃疽,痢疾,泄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腸癰,乳癰,痄腮,癰疽腫毒,濕疹,淋證,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燉服。外用:搗敷;或煎水洗。注意事項凡無瘀滯及孕婦忌服。
《本草經疏》:無瘀血停留者不宜內服。不由內傷血凝胸膈板痛,而因火炎血溢以致吐血者,忌之。
化學成分 全草含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環桉烯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α-菠菜甾醇,5-α-豆甾烷-7-烯醇,二十九烷,16-三十一烷酮,漢地醇。葉中分得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熊果酸酯,28-O-β-D-吡喃葡萄糖齊域果酸酯。有報道說分得以齊墩果酸為甙元,葡萄糖和鼠李糖為糖部分的皂甙。從根中提取分得羽扇豆醇。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散瘀,消毒,敷瘡。
2、《植物名實圖考》:洗無名腫毒。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咳嗽,吐血,下乳。
5、《四川中藥志》:清火退熱,治牙痛,利水,療腸風下血。
6、《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發熱口渴,淋癥,腸癰,痢疾,外敷癰疽腫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肺熱咳血:蝦鉗菜三兩。搗汁,加食鹽少許,燉溫服。(《福建中草藥》)
2、治赤白痢疾:節節花鮮全草五至八錢,水一碗半,煎七分。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紅糖服;或調蜂蜜最妙。(《閩南民間草藥》)
3、治腸風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錢。燉內服。
4、治諸種淋癥:節節花鮮全草煎湯服,每次二兩,每日二次。
5、治小便疼痛:節節花全草,每次二兩,煎湯泡食鹽或糖,代茶頻服。
6、治慢性腸癰:節節花鮮全草,搗絞汁泡酒服,每次一兩,每日三次。(《泉州本草》)
7、治疔瘡腫毒:鮮曲節草,用冷開水洗凈,和冬蜜搗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8、治蜂窩癰:節節花鮮全草適量,搗汁和雞蛋清調敷。(《閩南民間草藥》)
9、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頭。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10、治虛火牙疼:水牛膝、路邊雞、桂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11、治蛇傷:鮮曲節草二至四兩,地瓜燒酒四兩,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內服。所余藥渣,搗勻敷貼傷處。(《福建民間草藥》)
12、治濕疹、皮炎、癬疥:蝦鉗菜煎水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13、治瘧疾:地扭子嫩葉尖一兩。煮稀飯吃。(《貴州草藥》)
14、治痞塊:地扭子適量,搗爛包痞塊硬處。(《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采收,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與空心莧(參見“空心莧”條)相近似,唯莖有明顯的條紋及縱溝,溝內有柔毛,在節處有1行橫‘柔毛。葉緣有時具不明顯鋸齒。頭狀花序1-4個,腋生,無總花梗;花白色。雄蕊3。顯微鑒別與空心莧相似,但葉片上短蠶形非腺毛為4-5細胞,頂端細胞顯著形狹而略延長。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7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