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血飛,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刺異葉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Hemsl.var.spinifolium Rehd.et Wils.[Z.trifolium Wight var.spinifolium (Rehd.et Wils.)Huang]的根或根皮。具有祛風散寒,散瘀定通,止血生肌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風寒咳嗽,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見血飛別名
散血飛、黃椒、紅三百棒、刺三加性味歸經(jīng)
味辛、微苦,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散寒,散瘀定通,止血生肌。主治 風寒濕痹,風寒咳嗽,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研粉撒。化學成分見血飛根含生物堿:木蘭花堿、鐵屎米-6-酮、乙氧基白屈菜紅堿、N-去甲基白屈菜紅堿、白蘚堿、勒黨堿、氧化勒黨堿、香豆素類:濱蒿內(nèi)酯、東葭菪內(nèi)酯、異東莨菪內(nèi)酯、6-(3’-甲基2’,3’-丁二醇基)-7乙酰基香豆素。6-(3’-甲基-2’,3’-丁二醇基)香豆素-7-O-β-D-吡哺葡萄糖、美花椒內(nèi)酯、異藺芹內(nèi)酯、6-(3‘-甲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3’-羥基-丁基)-7-羥基-香豆素,還含正二十六烷酸、葡萄內(nèi)酯、5,3’-二羥基-4-甲氧基-二氫黃酮-7-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
相關(guān)論述2、《貴州草藥》:“驅(qū)風散寒。”
3、《陜西中草藥》:“舒筋活血,消腫鎮(zhèn)痛。主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瘀血腫痛。”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跌打損傷:見血飛9g,月月紅根6g,牛膝9g,共研末服,以酒為引,如系頭部損傷,加羌活6g。蒸本6g。
2、治大吐血:見血飛15g,地柏枝15g,燒紙半張。混合,開水吞服。(1、2方出自《貴陽民間藥草》)
3、治大便秘結(jié):見血飛根9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4、治毒瘡,提膿生肌:見血飛根皮3g,雄黃3g,冰片1.5g,研成細末混合,麻油調(diào)搽。或?qū)⒁娧w根皮刮成細末,撒于膏藥上,貼瘡。《貴陽民間藥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10月挖根,鮮用或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略彎曲,長短不一。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具淺縱溝,色較深。質(zhì)堅硬,折斷時栓皮易碎,外側(cè)黃棕色,內(nèi)側(cè)橙黃色;橫斷面皮部深棕色,木部淡黃色。氣特異,味微苦,麻舌。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7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