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草,中藥名。為豆科雞眼草屬植物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Schneid.【Hedysarum striata Thunb.】和豎毛雞眼草K.stipulacea (Maxim.) Makino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感冒,暑濕吐瀉,黃疸,痢疾,疳積,癰癤疔瘡,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損傷,赤白帶下。
中文名稱
雞眼草別名
掐不齊、人字草、斑珠科、公母草、牛黃黃、炸古基、小蓄片、妹子草、紅花草、地蘭花、長萼雞眼草性味歸經
味甘、辛、微苦,性平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健脾利濕。主治 感冒,暑濕吐瀉,黃疸,痢疾,疳積,癰癤疔瘡,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損傷,赤白帶下。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或搗汁涂。化學成分 雞眼草葉含黃酮類、葡萄糖甙。藥理作用 雞眼草水浸劑在體外對四種痢疾桿菌(弗氏、宋氏、志賀氏、舒氏)和大腸桿菌無抗菌作用,僅醇浸液對弗氏痢疾桿菌顯示微弱作用。長萼雞眼草水浸液在體外對弗氏、舒氏、志賀氏痢疾桿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平板法)。相關論述1、《本草求原》:治跌打撲腫,解毒。
2、《植物名實圖考》:除火毒。中暑搗取汁,(和)涼水飲之。
3、《南京民間藥草》:利小便。
4、《福州草藥》:治蛇咬傷。
5、《中醫藥實驗研究》:治婦人白帶,濕熱黃疸,暑瀉,腸風便血,紅白痢疾。
6、《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瀉痢及小兒疳疾。
7、《貴州民間藥物》:止血。治腹痛。
8、《四川中藥志》:解熱、散痧。治腰痛腹瀉,發痧,白痢。
9、《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利濕健脾,解熱止痢。
10、《上海常用中草藥》:治感冒發熱,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腸炎,痢疾。
11、《福建中草藥》:利水消積。治消化不良腹瀉。
12、《陜西中草藥》:收斂,固脫。治子宮脫垂,脫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傳染性肝炎:每日用新鮮人字草18g(小兒減半),洗凈加水煎煮20-30分鐘,去渣分3次服,連服10天。據23例觀察,對黃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復有一定作用。治程中亦未發現毒性反應和副作用。相關配伍1、治突然吐瀉腹痛:土文花嫩尖葉,口中嚼之,其汁咽下。(《貴州民間藥物》)
2、治中暑發痧:鮮雞眼草三至四兩。搗爛沖開水服。(《福建中草藥》)
3、治濕熱黃疸,暑瀉,腸風便血:公母草七錢至一兩。水煎服。年久腸風,須久服有效。(《中醫藥實驗研究》)
4、治赤白久?。乎r雞眼草二兩,鳳尾蕨五錢。水煎,飯前服。(《浙扛民間常用草藥》)
5、治紅白痢疾:公母草五錢,六月霜二錢。水煎,去渣,紅痢加紅糖,白痢加白糖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6、治瘧疾:雞眼草一至三兩。水煎,分二、三次服。一日一劑,連服三天。(《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7、治小兒疳積:雞眼草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8、治胃痛:雞眼草一兩。水煎溫服。(《福建中草藥》)
9、治小便不利:鮮雞眼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0、治熱淋:公母草七錢至一兩。米酒水煎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11、治婦人白帶:公母草七錢至一兩,用精豬肉二、三兩燉湯,以湯煎藥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12、治跌打損傷:雞眼草搗爛外敷。(《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采取,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雞眼草:莖枝圓柱形,多分枝,長5-30cm,被白色向下的細毛。三出復葉互生,葉多皺縮,完整小葉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5mm;葉端鈍圓,有小突刺,葉基楔形;沿中脈及葉緣疏生白色長毛;托葉2片?;ㄒ干?,花萼鐘狀,深紫褐色;蝶形花冠淺玫瑰色,效萼長2-3倍。莢果卵狀矩圓形,頂端稍急尖,有小喙,長達4mm。種子1粒,黑色,具不規則褐色斑點,氣微,味淡。
2、豎毛雞眼草:莖多枝,較粗壯,長10-25cm,疏被向上生長的硬毛。三小葉,完整小葉倒卵形或橢圓形,長7-20mm,寬3-12mm;葉端圓或微凹,具短尖,葉基楔形;上面無毛,下面中脈及葉緣有白色長硬毛。花簇生于葉腋,花梗有白色硬毛,花萼鐘狀,花冠暗紫色。莢果卵形,長約3mm。種子黑色,平滑。氣微,味淡。顯微鑒別雞眼草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細胞多為橢圓形,外被角質層,尚有非腺毛或其殘基。表皮下可見1-3列細胞組成的厚角組織,常邊續成環。韌皮部外側具帽狀纖維束,其周圍可見草酸鈣方晶,纖維壁微木化。形成層成波狀環。髓部寬大。葉表面制片: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淺狀彎曲。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上下表皮均有平軸式氣孔。非腺毛常為2(1-3)個細胞,基部細胞甚短,頂細胞長,先端漸尖,壁密生壁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8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