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中藥名。為殼斗科櫟屬植物槲樹Quercus dentata Thunb.的樹皮。具有解毒消腫,澀腸,止血的功效。主治瘡癰腫痛,潰破不斂,瘰疬,痔瘡,痢疾,腸風下血。
中文名稱
槲皮別名
赤龍皮、槲木皮、槲白皮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腫,澀腸,止血。主治 瘡癰腫痛,潰破不斂,瘰疬,痔瘡,痢疾,腸風下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熬膏或燒灰研末。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注意事項 《云南中草藥》:孕婦及體弱者忌服。化學成分 樹皮含鞣質3.70-14.44%。殼斗含鞣質3.41-5.13%。相關論述1、《藥性論》:“治惡瘡,煎湯洗。”
2、《唐本草》:“水煎濃汁,除蠱及瘺。”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附骨疽:槲皮燒末,飲服方寸匕。(《千金方》)
2、治毒病下部生瘡者:櫸皮、槲皮合煮汁如粘糖以導之。(《補缺肘后方》)
3、洗諸敗爛瘡:槲樹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溫用。洗乳瘡及諸敗瘡,洗了則敷膏。(《肘后方》赤龍皮湯)
4、治一切瘺疾:槲白皮,切,五升,水八升,煮令泣盡,去滓,再煎成膏,日服棗許,并涂瘡上。宜食苜蓿鹽飯以助之,以瘥為度。(《崔氏纂要方》)
5、治小兒瘰疬:槲皮,去粗皮,切,煎湯頻洗。(《圣惠方》)
6、治一切赤白痢久不差:干姜、槲白皮(姜汁炙五度)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食前,溫米飲調下。(《圣濟總錄》干姜散)
7、治赤白久?。盒麻纹ひ唤铮ズ谄ぃ校运欢?,煎取五升,去滓,煎膏和酒服。(《綱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1月剝取樹皮,切片,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8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