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礬,中藥名。為山礬科山礬屬植物華山礬Symplocos chinensis(Lour.)Druce[Myrtus chinensis Lour.]的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主治潰瘍,瀉痢,瘡瘍腫毒,創傷出血,燙火傷。
中文名稱
華山礬別名
降痰王、貢檀兜、釘地黃、華灰木、牛特木、雷公針、膨藥、白花丹、七針、土黃柴、米碎花木,大米仔花、水泡木、糯米樹、止血樹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歸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止血生肌。主治潰瘍,瀉痢,瘡瘍腫毒,創傷出血,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鮮品15-30g,搗汁。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四川常用中草藥》:無血滯者忌用。相關論述1、《南寧市藥物志》:敷毒瘡。
2、《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清濕熱,止血,止瀉痢。外用收水,生肌,收斂瘡口。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痢疾:華山礬嫩葉、野南瓜葉、楓樹葉、鳳尾草葉,各用鮮品一兩。搗爛,酌加水擂取汁,去渣,加蜂蜜或白糖調和,空腹時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2、治刀斧創傷:華山礬嫩葉,用人尿浸一宿,取出曬干,研末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3、治燙火傷:鮮華山礬葉搗爛(干葉研末),敷患處。(《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4、治瘡瘍:鮮華山礬葉擂爛或干葉研末,外敷。(《江西草藥》)
5、治爛眼沿:華山礬葉適量,加水浸三小時,煮沸,待溫,洗患處。(《江西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切碎,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葉片多皺縮破碎.綠色或黃綠色,完整者展平后呈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7cm,寬2-5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細小鋸齒,上面有短柔毛,中脈在上面凹下,側脈每邊4-7條。嫩枝、葉柄、葉背均被有黃色皺曲柔毛。葉片紙質。氣微,味苦,有小毒。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9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