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枝,中藥名。為虎耳草科黃水枝屬植物黃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Don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肝炎,咳嗽氣喘。
中文名稱
黃水枝別名
博落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主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肝炎,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鮮品搗敷。藥理作用 甲醇提取物對(duì)人血漿膽堿酯酶抑制活性較強(qiáng),表現(xiàn)出大于80%的抑制活性。相關(guān)論述1、《四川武隆藥植圖志》:治耳聾,氣喘。
2、《四川中藥志》:散寒表汗,活血去瘀。治跌打損傷。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 治咳嗽氣喘:鮮黃水枝一兩,芫荽四至五錢,水煎沖紅糖。每日早晚飯前各服一次,忌食酸辣、蘿卜菜。(江西《草藥手冊(c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10月采收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細(xì)圓柱形,直徑3-6mm。表面褐色,具多數(shù)黃褐色鱗片及須根。莖細(xì),圓柱形,有縱溝紋,長(zhǎng)22-44,直徑3-6mm,灰綠色,被白色柔毛。葉多破碎,基生葉卵圓形或心形,長(zhǎng)2-8cm,寬2.2-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和腺毛,上面疏被腺毛,葉柄長(zhǎng)5-15cm,被長(zhǎng)柔毛和腺毛;莖生葉較小,掌狀脈5出,較明顯,葉柄短。有時(shí)可見枝端有總狀花序,密生腺毛,有的可見蒴果,長(zhǎng)約1cm,具2角。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9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