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果核,中藥名。為蕓香科黃皮屬植物黃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的種子。具有行氣止痛,解毒散結(jié)的功效。主治氣滯脘腹疼痛,疝痛,睪丸腫痛,痛經(jīng),小兒頭瘡,蜈蚣咬傷。
中文名稱
黃皮果核別名
黃皮核性味歸經(jīng)
味辛、微苦,性溫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行氣止痛,解毒散結(jié)。
主治氣滯脘腹疼痛,疝痛,睪丸腫痛,痛經(jīng),小兒頭瘡,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搗爛敷。
注意事項《本草經(jīng)集注》:半夏為之使,惡黃芩。
化學(xué)成分種子含油量53.21%。
相關(guān)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治疝氣。
2、《南寧市藥物志》:治胃痛,外敷治蛇傷。
3、《廣西中藥志》:行氣,消滯,散結(jié)。治食滯胃痛,睪丸腫痛。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胃痛,腹部痙攣性疼痛:黃皮果核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小兒頭上瘡癤:黃皮果核,水磨涂。(《本草求原》)
3、治百足咬傷:黃皮核,搗爛敷之。(《嶺南采藥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9月采摘成熟的果實(shí),剝?nèi)》N子,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干燥的種子呈扁平卵圓形,長11-14mm,寬8-9mm,厚3-4mm;先端略尖而稍彎向一側(cè),基部圓鈍,基部1/3呈棕色,較甲滑,上部2/3呈棕黃色,具不規(guī)則的皺紋;種臍位于先端,近橢圓形;合點(diǎn)位于基部,與種臍同一側(cè)面;種脊略突起,自種臍通向合點(diǎn);種皮薄而脆,往往破碎脫落;子葉二枚,土黃色,肥厚,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較平;胚極小,無胚乳。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9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