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中藥名。為葫蘆科香瓜屬植物黃瓜Cucumis satious L.的果實。具有清熱,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熱病口渴,小便短赤,水腫尿少,水火燙傷,汗斑,炸瘡。
中文名稱
黃瓜別名
胡瓜、王瓜、刺瓜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涼;歸肺、脾、胃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水,解毒。主治 熱病口渴,小便短赤,水腫尿少,水火燙傷,汗斑,炸瘡。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煮熟或生啖;或絞汁服。外用:生擦或搗汁涂。注意事項 中寒吐瀉及病后體弱者禁服。化學成分1、果實含苷類成分:蕓香苷,異槲皮苷和精氨酸的葡萄糖苷;酚酸:咖啡酸,綠原酸;氨基酸:天冬氨酸,組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等。尚含維生素B2、C。另含揮發(fā)成分。
2、種子含甾醇成分和脂肪酸。
3、黃瓜頭含苦味成分是葫蘆苦素A、B、C、D。
藥理作用促干擾素生成作用:家兔十二指腸給予黃瓜勺漿,收集腹腔淋巴液和血漿,檢查12h內產(chǎn)生的干擾素,均無明顯作用。但如給予黃瓜的水解產(chǎn)物,則可增加淋巴液中的干擾素。提示黃瓜先經(jīng)過初步消化(可能經(jīng)胃的消化)后,可能有誘生干擾素的作用,在給藥后7h作用最強,但對血漿干擾素無影響。其有效成分對胰蛋白酶敏感,但對熱、酸穩(wěn)定。
相關論述1、《日用本草》:“除胸中熱,解煩渴,利水道。”
2、《滇南本草》:“解瘡癬熱毒,消煩渴。”
3、《本經(jīng)逢原》:“清熱利水,善解火毒。”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藥膳食療:
大蒜拌黃瓜: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降壓。為高血壓患者的常食菜肴。
原材料:大蒜20g,黃瓜200g,鹽3g蔥10g醋10g,白糖3g,芝麻油5ml。
做法:將黃瓜洗凈、去皮,切成絲。蔥洗凈,切成長段。蒜去皮、切片。將黃瓜絲放入大碗中,加鹽、蔥、醋、大蒜、芝麻油拌勻即成。
用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相關配伍1、治骨蒸勞熱,皮膚干燥,心神煩熱,口干,小便赤黃:熟黃瓜一枚,頭上取破,去瓤,納黃連末二兩,卻以紙封口,用大麥面裹,文火燒,令面黃熟為度,去面,研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溫水下二十丸。(《圣惠方》)
2、治小兒熱痢:嫩黃瓜同蜜食十余枚,良。(《海上名方》)
3、治水病肚脹至四肢腫:用胡瓜一個,破作兩片不出子,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爛,空心頓服,須臾下水。(《千金方》)
4、治杖瘡焮腫:六月六日,取黃瓜入瓷瓶中,水浸之,每以水掃于瘡上,立效。(《醫(yī)林集要》)
5、治燙火傷:老黃瓜不拘多少,入瓷瓶內收藏,自爛為水。涂傷處。立時痛止,即不起泡。(《傷科匯纂》)
6、治汗斑:黃瓜蘸硼砂拭之,汗出為度。(《王氏醫(yī)存》)
7、治痤痱:黃瓜一枚,切作段子,擦痱子上。(《楊氏家藏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7月采取果實,鮮用。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9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