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中藥名。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中文名稱
槐米別名
白槐、柚花、槐花米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苦;歸肝、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用法用量1、內服:煎湯,2-5錢;或入丸、散。
2、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撒。
化學成分含蕓香甙,花蕾中含量多,開放后含量少。又從干花蕾中得三萜皂甙0.4%,水解后得白樺脂醇、槐花二醇和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槐花米甲素(14%)、乙素(1.25%)和丙素(0.35%),又含鞣質。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槐米、荊芥穗等分。為末,酒服一錢匕。用于治大腸下血。
2、槐米(15g炒,15g生),山梔子30g(去皮,炒)。上為末。每服6g,新汲水調下。食前服。用于治臟毒,酒病,便血。
3、生豬臟一條,洗凈,控干,以炒槐花末填滿扎定,米醋炒,鍋內煮爛,擂,丸彈子大,日干。每服一丸,空心,當歸煎酒化下。用于治暴熱下血。
4、槐花(炒)、郁金(煨)各30g。為末。每服6g,淡豉湯下。用于治小便尿血。
5、陳槐花米30g,百草霜15g。為末。每服9-12g,溫酒調下;若昏憒不省人事,則燒紅秤錘淬酒下。用于治血崩。
6、槐米(炒)、牡蠣(煅)等分。為末。每酒服6g,取效。用于治白帶不止。
7、槐米(微炒)、核桃仁30g,無灰酒一鐘。煎千余沸,熱服。用于治療瘡腫毒,一切癰疽發(fā)背,不問已成未成,但焮痛者皆治。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花蕾形成時采收,及時干燥,除去枝、梗及雜質。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花蕾卵形或橢圓形,長2-6mm,直徑約2mm。花萼黃綠色,下部有數條縱紋。萼的上方為黃白色未開放的花瓣。花梗細小。體輕,手捻即碎。無臭,味微苦澀。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9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