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楤木,中藥名。為五加科楤木屬植物棘莖楤木Aralia echinocaulis Hand.-Mazz.的根及根皮。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骨折,胃脘脹痛,疝氣疼痛,崩漏,癰疽腫毒,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紅楤木別名
紅老虎刺、鳥不踏、紅刺筒、紅鳥不宿、紅毛刺桐、紅鳥不踏刺、紅射桐、虎椒刺、千枚針、紅葉大貓刺、紅葉雨傘刺、紅刺黨性味歸經
性溫,味微苦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主治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骨折,胃脘脹痛,疝氣疼痛,崩漏,癰疽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搗敷。相關論述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活血破瘀,祛風行氣,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骨折,婦女敗血,骨髓炎,癰疽,狂犬咬傷,風濕痹痛。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性關節炎:紅B木根二兩。加豬前蹄一只,煮熟,沖黃酒,吃肉和湯。
2、治潰瘍病:紅B木根二至三兩,長梗南五味子藤(紅木香),烏藥、枳殼、甘草各三錢。水煎服。
3、治外傷血腫:紅B木鮮根皮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傷處。
4、治跌打損傷,風濕痛,神經痛:紅B木根、紅茴香報、細柱五加根各二斤,虎杖根三斤,甘草半斤,燒酒三十斤。先將藥物用冷開水浸濕,再加入燒酒,浸三十天,取出過濾即成。每次成人服10ml,一天三次。
5、治坐骨神經痛:紅B木根、凌霄根、山藥,石豆蘭各一兩,虎刺根五錢。水煎服。
6、治崩漏:紅梅木根、胡頹子根、大薊根各二至四兩。加豬夾心肉煮服。有炎癥發熱者,酌加六月雪、蕺菜、節節草各一兩。(選方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或秋、冬季挖取根部,或剝取根皮,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9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