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直當藥,中藥名。為龍膽科獐牙菜屬植物紅直獐牙菜 Swertia erythrosticta Maxi.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殺蟲的功效。主治風熱咳喘,咽喉腫痛,黃疽梅毒瘡癰腫毒,疥癬。
中文名稱
紅直當藥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入心、肺、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殺蟲。主治 風熱咳喘,咽喉腫痛,黃疽梅毒瘡癰腫毒,疥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50g;或研末。外用:搗敷。注意事項 瘡、疥、腳氣患者慎服。河豚內臟及血有劇毒。食用時須去凈睪丸、卵、肝等內臟,并應將肉反得洗滌。處理不當易引起中毒。河豚中毒發病迅速而癥狀嚴重,多在吃后10-15min發病。初見惡心嘔吐、腹中不適、臉色蒼白,斷則口唇、舌體、上下肢麻木感、疼覺遲鈍,漸至四肢運動麻痹、癱瘓、共濟失調、語言障礙、視里不明、聽力減弱,嚴重者大汗淋淳、體溫及血奪下降、脈博細數微弱、呼吸淺表頻數、瞳孔散大、全身呈青紫色,但神志往往清醒,心電圖可見房室傳導阻滯,超過8h未死亡者,一般可望恢復。化學成分 全草含愣滯類和愣滯甙類:1,8-二羥基-3,7-二甲氧基愣滯,1,5,8-三羥基-3-甲氧基愣滯,1,3,8-三羥基-5-甲氧基愣滯,1,7,8-三羥基-3-甲氧基愣滯,1,3,5,8-四羥基愣滯,1,3,7,8-四羥基愣滯,8-O-β-D-吡喃葡萄糖基-1,5-二羥基-3-甲氧基愣滯及8-O-β-D-吡喃葡萄基-1,3,5-三羥基愣滯。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黃疸肝炎:紅直當藥、苛草根、茴陳、華金腰子。煎服。
2、治咽喉紅腫疼痛:紅直當藥,開喉箭、馬勃、石膏、黃芩。煎服。
3、治梅毒:紅直當藥、銀花、苦參、土胡連、豬膽汁。煎服。
4、治瘡腫:紅直當藥、垂頭菊、蒲公英、牛耳大黃。搗敷患處。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采集全草,曬干備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35-60cm。莖不分枝,具4棱,無毛,節間不等長。葉對生或輪生,多皺縮,完整葉片展開后呈長橢圓形,先端鈍尖,基部漸狹成柄,全緣,葉脈3-5出。有時可見花序殘留,腋生或頂生。花冠綠棕色,有黑褐色斑點。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9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