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車軸草,中藥名。為豆科車軸草屬植物紅車軸草Trifolium pratense L.的花序及帶花枝葉。具有清熱止咳,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主治感冒,咳喘,硬腫,燒傷。
中文名稱
紅車軸草別名
紅三葉、紅菽草、紅荷蘭翹搖、紅花苜蓿、金花菜、三葉草性味歸經(jīng)
味甘、苦,性微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止咳,散結(jié)消腫。主治 感冒,咳喘,硬腫,燒傷。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或制成軟膏涂敷。化學(xué)成分 全草含鷹嘴豆芽素A和B(即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大豆黃酮。紅車軸草根甙、紅車軸草素等異黃酮成分。鷹嘴豆芽素A、B及染料木素、大豆黃酮都有雌激素作用。每100g干草的雌激素活性相當(dāng)于雌二醇0.550-0.565微克或己烯雌酚2-17μg或8-30μg。鷹嘴豆芽素A和紅車軸草根甙還有抗真菌的作用。異黃酮的含量:地上部分高,根中低;在生長期中,花期含量高。各種異黃酮化合物中,鷹嘴豆芽素A、B是該草的主要成分。另含黃酮類柳穿魚甙和紅車軸草亭。以干重計(jì)算,蛋白質(zhì)的含量在生長后期達(dá)23%,含有各種必需氨基酸。糖類的含量為24.4%,中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木糖和淀粉等。全草中尚有胡蘿卜素、維生素D和E。胡蘿卜素的含量在開花期最高,α和β胡蘿卜素的含量在春季開花期為4.3和53.6mg%、在夏季開花期為3.2和45.9mg%。葉含葉酸和5-甲酰四氫葉酸、少量甾醇、甘油酯、烴類、磷脂、糖脂等脂類成分。花中含三葉豆甙、異鼠李素、車軸草醇等多種黃酮成分,及水楊酸、對(duì)羥基桂皮酸和揮發(fā)油(含糠醛)等。鮮草中含紫苜蓿酚約15.5μg/g,主在葉部;干草中較少。藥理作用 在體外有抑制草履蟲的作用(0.2%醇浸劑可使草履蟲于30分鐘內(nèi)停止活動(dòng))。國外民間有用其做抗瘧藥者,亦有用祛痰、解痙作用以治百日咳及支氣管炎者。其中所含之甙性成分,三葉豆甙、異三葉豆甙或Trifolianol皆無生理活性。其花粉對(duì)某些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抗菌作用。其果實(shí)對(duì)大鼠有雌激素樣作用,曾報(bào)告其水性提取物予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有某些抗腫瘤作用,能阻止肉瘤-45之生長,但對(duì)艾氏癌無效;此種提取物新鮮制備者無效,必須將其滅菌提取物在4℃下貯藏100天以上,方能發(fā)揮作用;故推測其有效成分可能系某種變性蛋白質(zhì),而非生物堿。此植物對(duì)牲畜可引起光致敏性皮炎,毛發(fā)結(jié)成球狀,牛、羊等食之可引起流涎、食欲減退等中毒癥狀,此與其中所含之紫苜蓿酚有關(guān)。相關(guān)論述 《中國藥植圖鑒》:鎮(zhèn)痙,止咳,上喘。全草制成軟膏,治局部潰瘍。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7月采摘花序或帶花嫩枝葉,陰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頭狀花序扁球形或不規(guī)則球形,直徑2-3cm,近無總花梗。有大型總苞,總苞卵圓形,有縱脈。花萼鐘狀,萼齒線狀披針形,有長毛。花瓣暗紫紅色,具爪。有時(shí)花序帶有枝葉,三出復(fù)葉;托葉卵形,基部抱莖。小葉3,多卷縮或脫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5-4cm,寬l-2cm,葉面有淺色斑紋。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0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