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葉,中藥名。為大戟科黑面神屬植物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L.)Hook.f.[Andrachne fruticosa L.]的嫩枝葉。具有清熱祛濕,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腹痛吐瀉,濕疹,纏腰火丹,皮炎,漆瘡,風濕痹痛,產后乳汁不通,陰癢。
中文名稱
黑面葉別名
黑面神、狗腳利、蚊驚樹、夜蘭、山夜蘭、田中逵、四眼葉、夜蘭茶、鐵甲將軍、老鴉寫字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涼;歸心、肝、肺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祛濕,活血解毒。主治 腹痛吐瀉,濕疹,纏腰火丹,皮炎,漆瘡,風濕痹痛,產后乳汁不通,陰癢。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撒。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化學成分 枝、葉和莖皮均含鞣質,莖皮中含量為12.02%。葉含酚類與三萜。種子含脂肪油。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1:1200黑面神流浸膏稀釋濃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甲型鏈球菌均有很強的抑菌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毒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5%黑面神注射液(去鞣質)0.4ml/只,觀察2周無死亡。家兔靜脈注射上述制劑40ml,以后每日注射4次,每次20ml,連續10天,一般情況及肝腎功能未見明顯變化,15天后解剖作病理檢查,各臟器未見任何改變。曾有報道,4例患者因服黑面神鮮品1-3兩(煎劑)后,引起中毒性肝炎,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上腹不適,繁頻嘔吐,胃納減退,黃疸,甚者出現深度昏迷,肝腫大、壓痛,肝功能檢查損害明顯。經中西藥綜合治療,3例治愈,1例小兒因肝昏迷而終致死亡。有人認為,應用黑面神時宜將其根部表皮刮凈,并用蜜糖沖服,可降低毒性;用量以不超過0.5-1兩為宜。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消毒。洗爛肉、漆瘡,解牛毒。偶見諸毒,食此必覺香甜。
2、《嶺南雜記》:治一切風寒諸病,取樹葉煎湯服之,少頃大吐痰涎。或行路寒暑所侵,吐瀉腹痛,雖危篤者,采摘數葉嚼之,或吐或不吐,病徐即愈。
3、《陸川本草》:清熱解毒,止瀉,破積。治濕熱腹痛,腹瀉,鶴膝風,跌打腫痛。
4、《嶺南草藥志》:解熱散毒,化瘀化滯。
5、《廣東中藥》Ⅱ:研末外用治刀傷出血,煎水洗凍瘡。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黑面神(鮮)1兩,東風橘5錢,芒果葉5錢,紅糖3錢,1日2次煎服,10天為一療程。治療872例,近期控制271例,顯效294例,好轉234例,總有效率為91.63%,無效73例。服藥后部分病人有頭昏、無力、胃部不適等副作用。相關配伍1、治疔瘡:黑面葉搗爛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2、治乳管不通而乳少:黑面葉搗爛,和酒槽、蜜糖服之。(《嶺南采藥錄》)
3、治濕疹、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黑面葉枝葉煎水洗或鮮葉搗汁涂。(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爛瘡:青凡木葉一兩,半邊蓮五錢,黑墨草二錢。搗爛敷。(《廣西中草藥》)
5、治瘡癤,蜘蛛咬傷,刀傷出血:青凡木葉搗爛敷。(《廣西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新鮮枝葉深綠色,干后成黑色。枝扁圓形,表面有棱及溝,并有白色細小的皮孔,質硬而脆,斷面灰棕色,中有髓腔。葉表面黑色有光,背面灰黑帶紅。質脆易碎。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0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