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肝菜,中藥名。為爵床科狗肝菜屬植物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L)Nees[Justicia chinensis L.]的全草。具有清熱,涼血,利濕,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發(fā)熱,熱病發(fā)斑,吐衄,便血,尿血,崩漏,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肝熱目赤,小兒驚風,小便淋瀝,帶下,帶狀皰疹,癰腫疔癤,蛇犬咬傷。
中文名稱
狗肝菜別名
金龍棒、路邊青、麥穗紅、青蛇仔、羊肝菜、土羚羊、野青仔、六角英、獅子草、九頭獅子草、小青、天青菜、大青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寒;歸心、肝、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利濕,解毒。主治感冒發(fā)熱,熱病發(fā)斑,吐衄,便血,尿血,崩漏,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肝熱目赤,小兒驚風,小便淋瀝,帶下,帶狀皰疹,癰腫疔癤,蛇犬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或鮮品搗汁。外用:鮮品搗敷;或煎湯洗。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廣西中藥志》:“寒證忌用。”
化學成分全草含皂苷、黃酮、胡蘿卜素、α-氨基酸、還原糖等。
相關論述1、《嶺南采藥錄》:“散熱,有本地羚羊之稱,凡覺熱氣盛,肝火盛,服之甚有功效。”
2、《廣西中藥志》:“清肝肺,利尿,退熱。治風火眼痛,外感高熱不退,發(fā)斑,肺熱咳嗽,咯血。”
3、《廣西本草選編》:“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治小便淋瀝,小兒痢疾,瘡瘍。”
4、《全國中草藥匯編》:“主治感冒高熱,斑疹發(fā)熱,流行性乙型腦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眼結膜炎,小便不利;外用治帶狀皰疹,癤腫。”
5、《廣西民族藥簡編》:“治胃病,胃酸過多(侗族);腎炎(瑤族);刀傷出血(壯族)。”
6、《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感冒,咽喉腫痛,肺炎,咳嗽,急性闌尾炎,暑瀉,痢疾,乳糜尿,急性肝炎,高血壓,白帶,乳腺炎,結合膜炎,帶狀皰疹,癰疽疔癤,毒蛇咬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感冒高熱:狗肝菜、白花蟛蜞菜、毛甘蔗頭。以上生用各等分,共250g,石膏30g,赤糙米一撮,以水數碗,煎至二三碗,分3次服,可加適量黃糖同服。如患者體弱,可將藥渣除去后再加烏豆同煮服。
2、治尿血:狗肝菜90-120g,馬齒莧90-120g。凈水500-1000ml,煎2h,加食鹽適量服之則愈。(1、2方出自《嶺南草藥志》)
3、治大熱發(fā)斑,咯血:狗肝菜60-120g。生搗開水沖服。(《廣西中藥志》)
4、治大便下血,赤痢:豬肝萊30g。水煎,加紅糖服;或加紅豬母菜60g,水煎沖蜜服。(《潮汕草藥》)
5、治小便淋瀝:新鮮狗肝菜500g,蜜糖30g。搗爛取汁,沖蜜糖和開水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6、治喉痛:狗肝菜15-30g,水煎服;或研末,開水沖服。
7、治乳糜尿:鮮狗肝菜、馬齒莧各60-120g。煎水加食鹽適量內服。
8、治白帶、崩漏:鮮狗肝菜120g,豬瘦肉120g。水煎服湯食肉。
9、治蛇傷:狗肝菜、青木香、犁頭草各適量。搗爛敷。(6-9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10、治帶狀皰疹:鮮狗肝菜90-120g。食鹽少許,加米泔水,搗爛,絞汁,或調雄黃末,涂患處。(《福建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10月采收,鮮用或曬干。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全草長可達80cm。根須狀,淡黃色。莖多分枝,折曲狀,具棱,節(jié)膨大呈膝狀,下面節(jié)處常匍匐具根。葉對生,暗綠色或灰綠色,多皺縮,完整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紙質,長2-7cm,寬1-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兩面無毛或稍被毛,以上表面葉脈處較多;葉柄長,上面有短柔毛。有的帶花,由數個頭狀花序組成的聚傘花序生于葉腋,葉狀苞片一大一小,倒卵狀橢圓形;花二唇形。蒴果卵形,開裂者胎座升起。種子有小疣點。氣微、味淡微甘。
飲片性狀:
為根、莖、葉、花混合的段狀。根細,淡黃色。莖多分枝,微具四棱,節(jié)膨大,灰綠色,被疏柔毛,切面有髓。葉皺縮,卵形或卵狀長圓形,暗綠色或灰綠色。花腋生,淡棕紫色。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0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