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Panicum viride L.]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明目,解毒,殺蟲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黃疸,小兒疳積,痢疾,小便澀痛,目赤澀痛,目赤腫痛,癰腫,尋常疣,瘡癬。
中文名稱
狗尾草別名
莠、莠草子、莠草、光明草、阿羅漢草、狗尾半支、大尾草、大尾曲、毛娃娃、毛嘟嘟、毛毛草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淡,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祛風明目,解毒,殺蟲。主治 風熱感冒,黃疸,小兒疳積,痢疾,小便澀痛,目赤澀痛,目赤腫痛,癰腫,尋常疣,瘡癬。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鮮品可用至30-60g。外用煎水洗或搗敷。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服。化學成分 本品含淀粉。藥理作用 用狗尾草花粉制成抗原浸出液(濃度1:100),皮內(nèi)注射0.02ml于哮喘患者,以注射部位風團>5mm并繞以紅暈者為陽性,陽性率為74.4%(163/219)。對25例狗尾草花粉抗原反應陽性者,用狗尾草花粉作為抗原,采用小量全血法測定其嗜堿細胞組胺釋放率(HRBT),同時測定期血清總IgE。結果HRBT陽性率88%(22/25例),20例血清總IgE增高(陽性率80%)。提示狗尾草花粉是一重要致敏原。相關論述1、《綱目》:治疣目,貫發(fā),穿之即干滅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轉(zhuǎn)目瞼,以一二莖蘸水戛去惡血。
2、《綱目拾遺》:治疔癰癬,面上生癬。
3、《重慶草藥》:治目疾流淚起霧。
4、《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明日,清熱利尿。主治風熱感冒,沙眼,目赤疼痛,黃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頸淋巴結結核。
5、《浙江藥用植物志》:解毒,殺蟲止癢。主治疳積,熱淋,牙痛。
6、《福建藥物志》:全草或花序治小兒肝熱,痢疾,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結合膜炎,淋病,百日咳;花序軸治沙眼、疣。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肝熱:鮮狗尾草15-30g,綠萼梅6g,冰糖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小兒疳積狗尾草全草9-21g,豬肝100g。水燉,服湯食肝。(南藥《中草藥學》)
3、治百日咳:狗尾草30g,黃獨9g,連錢草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4、治熱淋:(狗尾草)全草30g。米泔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目赤腫痛,畏光:狗尾草31g,天胡荽31g。水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6、治牙痛:(狗尾草)根30g。水煎去渣,加入雞蛋2只煮熟,食蛋服湯。(《浙江藥用植物志》)
7、治疣:取狗尾草花序軸,先端剪成斜尖,乙醇消毒后,以“十”字形刺透疣基底,剪去暴露疣外面的花序軸,以膠布固定,7天后即可脫落。(《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9月采收,曬干或鮮用。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稍潤,切段,干燥,篩去灰屑。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干燥處,防潮。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飲片性狀:為莖、葉、花序混合的不規(guī)則段狀。莖表面光滑,淡黃綠色,切面中空。葉脈平行,上表面稍粗糙或略被短柔毛。圓錐花序。質(zhì)輕,柔韌。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1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