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葉,中藥名。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及寧夏枸杞L.barbarum L.的嫩莖葉。具有補虛益精,清熱明目的功效。主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中文名稱
枸杞葉別名
地仙苗、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頭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涼;歸肝、脾、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虛益精,清熱明目。主治 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60-240g;或煮食;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汁滴眼。禁忌 《藥性論》:“與乳酪相惡。”化學成分 寧夏枸杞:含四個環肽化合物:lyciuminsA、B、C、D;3個二萜苷類:lyciumosidesI、Ⅱ、Ⅲ。還含丙氨酸苷、單萜苷及甾醇苷,及甜菜堿。相關論述1、《藥性論》:“能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風,明目。若渴,可煮汁飲,代茶飲之。發熱諸毒煩悶,可單煮汁解之,能消熱面毒。主患眼風障,赤膜昏痛,取葉搗汁注眼中。”
2、《食療本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3、《日華子》:“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去皮膚骨節間風,消熱毒,散瘡腫。”
4、《綱目》:“去上焦心肺客熱。”
5、《生草藥性備要》:“明目,益腎虧,安胎寬中,退熱,治婦人崩漏下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五勞七傷,房事衰弱:枸杞葉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煮作粥,以五味末蔥白等,調和食之。(《圣惠方》枸杞粥方)
2、治陽氣衰,腰腳疼痛,五勞七傷:枸杞葉一斤,羊腎對(細切),米三合,蔥白十四莖。上四味細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圣濟總錄》枸杞羊腎粥)
3、治急性結膜炎:枸杞葉60g,雞蛋1只。稍加調味煮湯吃,每日1次。(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4、治視力減退及夜盲:枸杞菜60g,柄豬草30g,夜明砂9g,豬肝120g。水煎服。(《陸川本草》)
5、治痔瘡炎腫:鮮枸杞莖葉一握。煎湯熏洗。(《福建民間草藥》)
6、治年少婦人白帶:枸杞尖作菜,同雞蛋炒食。(《滇南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3-6月采摘,多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單葉或數片葉簇生于嫩枝上。葉片皺縮,展平后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6cm,寬0.5-2.5cm,全緣。表面深綠色。質脆,易碎。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1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