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葉,中藥名。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朱槿Hii scus rosa-sinen-sis L.的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主治白帶,淋證,疔瘡腫毒,痄腮,乳癰,淋巴結(jié)炎。
中文名稱
扶桑葉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平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主治 白帶,淋證,疔瘡腫毒,痄腮,乳癰,淋巴結(jié)炎。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內(nèi)服:煎湯,15-30g。化學(xué)成分 葉和莖含蒲公英賽醇乙酸酯和β-谷甾醇。藥理作用 葉和莖的煎劑對離體豚鼠回腸有輕度興奮作用,對離體大鼠子宮、蟾蜍腹直肌、大鼠后肢灌流及麻醉狗血壓(0.1克/公斤靜脈注射)均無明顯作用。上述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時毒性不大(兩只小鼠給1克/只,24小時內(nèi)不死或只死1只)。對人可認為無毒性。相關(guān)論述1、《綱目》:“主治癰疽腮腫。”
2、《廣西中藥志》:“搗爛敷膿瘡。”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解毒消腫,清熱利水。
主治腮腺炎,急性結(jié)膜炎,尿路感染,白帶,疔瘡癰腫。”
4、《廣西本草選編》:“主治汗斑,附件炎。”
5、《全國中草藥匯編》:“外治乳腺炎,淋巴腺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隨用隨采。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1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