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中藥名。為豆科大豆屬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種子的加工制成品。具有瀉火解毒,生津潤燥,和中益氣的功效。主治目赤腫痛,肺熱咳嗽,消渴,休息痢,脾虛腹脹。
中文名稱
豆腐性味歸經
味甘,性涼;歸脾、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瀉火解毒,生津潤燥,和中益氣。主治目赤腫痛,肺熱咳嗽,消渴,休息痢,脾虛腹脹。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外用:適量,切片敷貼。
相關論述1、寧源《食鑒本草》:“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消脹滿。”
2、姚可成《食物本草》:“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則漸漸調妥。”
3、《本草求真》:“治胃火沖擊,內熱郁蒸,癥見消渴、脹滿。并治赤眼腫痛?!?/p>
4、《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p>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藥膳食療:
豆腐燒扁豆:
功效:益氣和中、清熱解毒、生津潤燥,可補充老年婦女在衰老過程中蛋白質的消耗,清熱明目。
原材料:豆腐1500g,扁豆20g,精鹽、味精、蔥花、濕淀粉、姜末、香油、黃豆芽湯各適量。
做法:將扁豆擇去老筋,洗凈,切片,放在沸水鍋里焯透撈出,放在涼水里涼透,瀝凈水備用。豆腐切成小塊。炒鍋內放香油燒熱,下豆腐塊煎至兩面呈金黃色時出鍋。鍋內留少量底油,下蔥、姜煸香,放入黃豆芽湯精鹽、豆腐塊、扁豆片一起燒至入味,加入味精燒一會,用濕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出鍋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相關配伍1、治赤眼腫痛:黑神散、消風散等分,白湯調,食后睡時服。仍用豆腐切片敷其上,鹽就者可用,酸漿者不可用。(《證治要訣類方》)
2、治咸哮,痰火吼喘(包括急性支氣管哮喘等):豆腐1碗,飴糖60g,生蘿卜汁半酒杯?;旌椭笠环?。每日2次分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3、治杖瘡青腫:豆腐切片貼之,頻易?;蛞詿浦筚N之,色紅即易,不紅乃已。(《綱目》引《拔萃方》)
4、治燒酒醉死,心頭熱者:用熱豆腐細切片,遍身貼之,貼冷即換之,蘇省乃止。(《綱目》)
5、治休息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濟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一般用黃大豆,以水浸約1d左右(夏季可較短),待豆浸胖后,帶水磨碎,濾去渣滓,入鍋煮沸,即成豆腐漿,再點以鹽鹵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1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