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筋,中藥名。為禾本科扭黃茅屬植物黃茅Heteropogon contortus(L.) Beauv.ex Roem.et Schult.的根莖或全草。具有清熱止渴,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熱病消溺,咳嗽,吐瀉,關節疼痛。
中文名稱
地筋別名
菅根、土筋、黃菅、毛針子草性味歸經
味甘,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止渴,祛風除濕。主治 熱病消溺,咳嗽,吐瀉,關節疼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或浸酒。外用:搗敷。化學成分 干草(開花期采集)含水分11.2%、灰分4.9%、蛋白質3.9%、脂類1.5%、粗纖維36.0%、碳水化物42.5%。所含多糖主為半纖維素類。低分子糖類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醇、內消旋肌醇和棉子糖。藥理作用 參見麝香草條。1、消炎作用:花的煎劑或流浸膏可用于支氣管炎或其他上呼吸道疾患作保護劑。
2、止痛作用:也可用于神經炎或脊神經根炎作止痛劑,此皆因其中含百里香酚之故。
相關論述1、《別錄》:主益氣,止渴,除熱在腹臍,利筋。
2、《綱目》:根、苗、花功與白茅同。
4、《本草求原》:止水瀉,理心氣熱痛,小腸氣痛。
5、《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內傷。
6、《貴州草藥》:驅風除濕,散寒上咳。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寒咳嗽:毛針子草根一兩,煎水服。
2、治風濕關節疼痛:毛針子草根一兩,大血藤、小血藤、觀音柴各五錢,泡酒服。
3、治槍傷(退子彈):毛針子草、迷馬樁各等量,搗爛敷傷處。(以下出《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10月采收。曬干或鮮用。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1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