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枝箭,中藥名。為石蒜科植物黃花石蒜LycorisaureaHerb的鱗莖。具有滋陰潤肺,解毒消癰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陰虛癆熱不退,咳血,癰腫,疔瘡結(jié)核,湯火灼傷。
中文名稱
大一枝箭別名
鐵色箭、忽地笑、鹿蔥、祖先花、巖大蒜、黃龍爪、獨(dú)腳蒜頭性味歸經(jīng)
味辛、甘,性微溫;歸肺、脾經(jīng)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滋陰潤肺,解毒消癰。主治 肺熱咳嗽,陰虛癆熱不退,咳血,癰腫,疔瘡結(jié)核,湯火灼傷。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一日量鮮者6-12g;或入散劑。外用:搗敷或搗汁涂。
化學(xué)成分鱗莖中含石蒜堿、雪花蓮胺堿即加蘭他敏、石蒜胺堿即力可拉敏、石蒜倫堿、水仙花堿、偽石蒜堿和高石蒜堿等生物堿。其中加蘭他敏是很好的膽堿酯酶抑制劑,可用于治療小兒麻痹后遺癥及重癥肌無力等癥。
藥理作用1、催吐作用:其鱗莖之流浸膏對犬、鴿均有催吐作用,產(chǎn)生催吐的原理不僅是末梢性反射作用,也有中樞作用。
2、祛痰作用:用黃花石蒜鱗莖流浸膏給家兔灌胃0.1g(生藥)/kg,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表現(xiàn)顯著的祛痰作用。
3、加強(qiáng)肌肉收縮作用:本品含加蘭他敏,系可逆性膽堿酯酶抑制劑,作用與新斯的明相似,亦能加強(qiáng)橫紋肌的收縮,使動(dòng)物離體及在位腸管興奮,抑制心血管系統(tǒng)及縮小瞳孔。與新斯的明不同的是它能透過血腦屏障,因而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明顯的影響,對一些中樞性麻痹的疾病也有療效,如對脊髓灰質(zhì)炎引起的癱瘓、重癥肌無力等的治療效果,均比新斯的明要好。
毒理作用小鼠半數(shù)致死量為26.42g/kg(生藥)。
相關(guān)論述1、《滇南本草》:“滋陰潤肺。止肺熱咳嗽,陰虛癆熱不退,解瘡毒,利小便,止咳血。”
2、《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甘,有毒。能解毒消腫。外用治癰腫瘡毒,蟲瘡作癢,耳下紅腫,疔瘡結(jié)核及湯火灼傷。”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大一枝箭,全草有毒,以根頭最毒。含有毒成分為石蒜堿等生物堿。中毒癥狀為流誕,嘔吐,下瀉,舌硬直,驚厥,手腳發(fā)冷,脈弱,休克,甚至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早期可洗胃。用濃茶或1-2%鞣酸,高錳酸鉀亦可;導(dǎo)瀉;飲稀醋酸,糖水及淡鹽水或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對癥治療:有痙攣則用解痙劑,有休克則聞氨水,保溫,針刺人中,合谷穴位及注射安鈉咖或尼可剎米。”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癆熱咳嗽帶血:大一枝箭五錢,續(xù)斷三錢。花粉二錢,石膏五分。共為末。每服二錢,滾水調(diào),略蓋片時(shí)溫服。(出自《滇南本草》)
2、治癰腫瘡毒:巖大蒜、野菊花葉、三匹風(fēng),同搗絨取汁涂患處。
3、治蟲瘡作癢:巖大蒜搗絨取汁涂患處。
4、治耳下紅腫:巖大蒜、菊花葉同搗絨取汁,輥入黃桷樹漿,和勻涂患處。
5、治湯火傷:巖大蒜搗取汁,和雞蛋清涂傷處。(2-5方出自《四川中藥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秋采挖。去凈苗葉、泥土,曬干。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1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