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碗花花,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的根或全草。具有利濕,解毒,殺蟲,消腫的功效。主治痢疾,泄瀉,黃疸,瘧疾,蛔蟲病,瘡癤癰腫,瘰疬,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打破碗花花別名
野棉花根、大頭翁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涼;歸脾、胃、大腸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濕,解毒,殺蟲,消腫。主治 主治痢疾,泄瀉,黃疸,瘧疾,蛔蟲病,瘡癤癰腫,瘰疬,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或鮮葉搗爛取汁涂。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腎炎及腎功能不全者禁服。化學成分含三萜皂苷:打破碗花花皂苷(hupehensis?saponin)A、B、C、D、E,威靈仙二糖皂苷(prosapogenin)CP4(S1)和威靈仙二糖(prosapogenin)-CP6(S2)。根莖含三萜及其皂苷: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齊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oleanolic?acid-3-O-β-D-ribopyranosy(1→3)-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id],齊墩果酸-3-O-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苷[oleanolic?acid-3-O-β-D-ribopyranosyl-(1→3)-a-L-rhamnopyranosyl(1→2)-β-D-xypyranoside]。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打破碗花花鮮汁體外抑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有抑制作用。相關論述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牙痛。
2、《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排膿生肌,消腫散瘀,消食化積,截瘧,殺蟲。治頑癬,禿瘡,疔瘡癰腫,無名腫毒,瘧疾,痢疾,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跌打損傷。
3、《四川常用中草藥》:治瘰疬瘡毒。
4、《貴州民間方藥集》:治水瀉,腰痛,腹痛,腳轉筋。
5、《福建藥物志》:主治蜂螫傷,癬。
6、《湖北中草藥志》:用于火眼,蟲牙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肝炎,蛔蟲病,鉤蟲病,蛇咬傷。
7、《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主治子宮炎、胃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腹中蟲作痛:打破碗花花根加苦楝根皮,熬水服。
2、治漆瘡:打破碗花花根或葉,趁鮮舂爛,取汁液敷患處。
3、治凍瘡:打破碗花花絮,春爛,外敷潰爛處。(1-3方出自《彝族植物藥》)
4、治瘰疬,瘡癰:打破碗花花根、紫玉簪根(去皮)各適量。搗絨外敷。(《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5、治禿瘡:野棉花30g(研粉),青胡桃皮120g。共搗爛外敷。(《陜西中草藥》)
6、治跌打損傷,腰痛:打破碗花花3-9g。泡酒服。
7、治風火、蟲牙痛:打破碗花花鮮根30g。濃煎取汁加白糖30g,每日服2次(6、7方出自《湖北中草藥志》)
8、治子宮內膜炎:打破碗花花根9g,白英9g,小茴香9g,菊葉三七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栽培2-3年,6-8月花未開放前挖取根部,除去莖葉、須根及泥土,曬干。莖葉切段,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可達1m。根呈長圓柱形,平直或彎曲,直徑0.5-2cm,長5-15cm;表面灰棕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根頭部有1至數個莖基,基生葉為三出復葉或單葉,小葉卵形或狹卵形。莖纖細,下部較粗,表面密生短柔毛。莖生葉多為單葉;少有三出復葉,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均被細毛茸,邊緣有鋸齒。聚傘花序頂生,二至三回分枝或成單花。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1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