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楠,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的根或根皮。具有益腎健脾,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喘咳,浮腫,淋濁,尿路結石,痢疾肝炎,子宮脫垂,風濕痛,疝氣,睪丸炎,痔瘡,癰腫,水火燙傷,跌打腫痛。
中文名稱
赤楠拉丁文名
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別名
牛金子、魚鱗木、赤蘭、石柃、山石榴、瓜子柴、山烏珠、細葉紫陵樹、細子蓮、赤楠蒲桃、瓜子木、假黃楊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腎、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益腎健脾,活血消腫。
主治主要用于喘咳,浮腫,淋濁,尿路結石,痢疾肝炎,子宮脫垂,風濕痛,疝氣,睪丸炎,痔瘡,癰腫,水火燙傷,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注意事項對赤楠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化學成分根含萜類:無羈萜,熊果酸,坡模醇酸,齊墩果酸;甾醇類:β-谷甾醇,胡蘿卜甾醇。
相關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散血。
2、《貴州草藥》:健脾利濕,平喘。治浮腫,小兒鹽吼。
3、《湖南藥物志》:祛風濕,清火解毒。治腰痛,五淋濁,筋骨痛,背花瘡。
4、《廣西本草選編》:治燒燙傷。
5、《廣西民族藥簡編》:治尿路結石,黃疽型肝炎,胃痛。
6、《浙江藥用植物志》:益肝腎。治疝氣,子官下垂。解江蟹毒。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筋骨痛:赤楠根15-30g。煮豬腳兌酒服。(《湖南藥物志》)
2、治子宮下垂:赤楠根、金櫻子根各120g,或加枳殼30g水煎服。
3、治疝氣:赤楠根30g,荔枝4枚。水煎沖黃酒紅糖服。(2、3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4、治背花瘡:赤楠根、葵花盤、豬婆藤(各等分)研末。先將蜂蜜涂患處,再撒上藥末。(《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根中,洗凈,切片,曬干。根皮,在挖取根部時,及時剝割,切碎,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2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