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繭草,中藥名。為蓼科蓼屬植物蠶繭草Polygonum japonicum Meissn.的全草。具有解毒透疹,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瘡瘍腫痛,諸蟲咬傷,泄瀉,痢疾,腰膝寒痛,麻疹透發(fā)不暢。
中文名稱
蠶繭草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透疹,散寒止痛。主治 瘡瘍腫痛,諸蟲咬傷,泄瀉,痢疾,腰膝寒痛,麻疹透發(fā)不暢。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化學(xué)成分 蠶繭草葉含矢車菊素3,5-二葡萄糖甙,矢車菊素,飛燕草素,錦葵花素。藥理作用抗生育作用:本品乙醇浸膏按一定比例混于飼料中喂飼小鼠,含藥量7.5%、15%、20%、25%、30%、組小鼠的懷孕率分別為93%、80%、46%、20%、2.0%,表明含藥量20%以上時(shí)能顯著降低小鼠懷孕率。進(jìn)一步研究表明,本品對(duì)家兔反射性排卵無抑制作用,但有加強(qiáng)雌激素作用,并能使雌小鼠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活性下降,其抗生育作用,可能與二作用相關(guān)。
毒理作用 蠶繭草乙醇提取物小鼠胃的LD50為31.5g/kg。相關(guān)論述 《本草拾遺》:主蠶及諸蟲咬人,恐毒入腹,煮汁服之。生搗敷瘡。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花期采收,鮮用或晾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技圓柱形,上部或有分枝,表面棕褐色,無毛,斷面中空。葉皺縮,易破碎,亞革質(zhì),長橢圓狀披形或披外形,長6-12cm,寬1-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短伏毛;托葉鞘筒狀,褐色,膜質(zhì),先端截形,有長緣毛。花序穗狀,圓柱形,常2-3個(gè),間或單個(gè)著生枝端;花被白色或黃白色,長3-6mm。瘦果卵圓形,兩面凸出,黑色,有光澤,包被于宿存花被內(nèi)。氣微,味微澀。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3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