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茄,中藥名。為茄科山莨菪屬植物山莨菪 Anisodus tanguticus(Maxim.)Pasc-her【Scopolia tangutica Maxim.】的根。具有鎮(zhèn)痛解痙的功效。主治急、慢性胃腸炎,脘腹攣痛,膽道蛔蟲癥,膽石癥,癰疽腫痛,跌打損傷,骨折。
中文名稱
藏茄別名
七厘散、黑茛菪、樟柳檉、樟柳參性味歸經(jīng)
味苦、辛,性溫毒性
大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鎮(zhèn)痛解痙。主治 急、慢性胃腸炎,脘腹攣痛,膽道蛔蟲癥,膽石癥,癰疽腫痛,跌打損傷,骨折。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0.3-0.5g;或酊劑,每次0.6-1.5ml,每日3次。外用:研末撒或開水調(diào)敷。禁忌 本品有大毒,內(nèi)服宜慎。孕婦禁服。化學(xué)成分 含山莨菪堿。根中尚含樟柳堿、天仙子胺、天仙子堿、紅古豆堿、托品堿等生物堿。其中紅古豆堿最多,莨菪堿次之,東莨菪堿最少。植物在開花初期含生物堿最多,此時(shí)葉含0.582%,莖含0.587%;初生根含生物堿1.730%,5年生根含1.56%。藥理作用1、山莨菪堿:(1)外周抗膽堿作用。(2)抗休克作用。(3)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4)減少花生四烯酸代謝和白三烯的影響。(5)抗氧化和保護(hù)溶酶體作用。(6)對實(shí)驗(yàn)性肺損傷的保護(hù)作用。(7)對消化系統(tǒng)的保護(hù)作用。(8)對肺功能影響。
2、樟柳堿:(1)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2)外周抗膽堿作用。
毒理作用1、山莨菪堿:小鼠腹腔注射山莨菪堿的LD50為350±11mg/kg,靜注LD50123.3mg/kg,口服最小致死量為1600mg/kg。犬每日皮下注射654.2mg/kg,連續(xù)2星期,血中非蛋白氮(NPN)及靜注磺溴酞鈉45min后測血中含量,并作血象檢查,肝腎功能均在正常范圍,血象亦無特殊變化,犬外觀健康活潑,食欲正常。
2、樟柳堿:小鼠靜注Ani的LD50為595.4mg/kg,毒性比莨菪堿小。4只犬,2只每日肌注Ani0.5mg/kg,2只每日肌注2mg/kg,連續(xù)4星期,對肝、腎功能及血象均無明顯影響,食欲正常。2mg/kg的犬在給藥第一日后瞳孔明顯擴(kuò)大,眼血管充血,尾下垂,行走搖尾,撞墻。第二日后反應(yīng)不如第一日明顯,在以后給藥期間,除瞳孔明顯擴(kuò)大外,無其他行為及步態(tài)異常
相關(guān)論述1、《云南中草藥》:“止血生肌,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骨折。”
2、《陜甘寧青中草藥選》:“鎮(zhèn)痛止痙,有麻醉作用。適用于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官能癥,膽道蟈蟲癥,膽石癥等引起的疼痛。”
3、《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應(yīng)用于瘡癤癰疽,無名腫毒。”
4、《青藏高原藥物圖鑒》:“治病毒惡瘡。”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神經(jīng)癥,膽道蛔蟲癥,膽石癥等引起的疼痛:藏茄根100g,研碎,加入70%乙醇適量,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同顛茄酊)
制成藏茄酊。每次0、6-1、5ml,每日量2-4、5ml。如配成合劑,藏茄酊60m加水至1000m每次10-15ml,每日2-3次內(nèi)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2、治瘡癤癰疽,無名腫毒:唐古特莨菪適量。研細(xì)末,調(diào)適量凡士林制成軟膏,外敷患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外傷出血,骨折:(七厘散)根研末撒布傷口或開水調(diào)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須根,切片曬干,研碎,經(jīng)加工處理后備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商品多橫切成圓片,直徑6-10cm,有的縱切成不等長的塊片。表面黃褐色至灰棕色,粗糙,有不規(guī)則皺紋,皮孔明顯,橫向突起,皮部剝落后可見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木部。橫切面皺縮不平,皮部薄,木部占極大部分,有5-10或更多棕色同心環(huán)紋及放射狀裂隙。質(zhì)較硬,折斷時(shí)有粉塵,斷面不平,黃白色,有縱向裂隙。氣微,味苦、澀。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3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