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中藥名。為豆科巢菜屬植物蠶豆Vicia faba L.的花。具有止血,止帶,降壓的功效。主治勞傷吐血,咳嗽咯血,崩漏帶下,高血壓病。
中文名稱
蠶豆花別名
佛豆、胡豆、南豆、馬齒豆、豎豆、仙豆、寒豆、灣豆,羅泛豆、夏豆性味歸經
味澀,性平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止帶,降壓。主治勞傷吐血,咳嗽咯血,崩漏帶下,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鮮者15-30g;或搗汁;或蒸露。注意事項 《本經逢原》:性滯,中氣虛者食之,令人腹脹。化學成分 種子含巢菜堿甙0.5%,蛋白質28.1-28.9%,及磷脂、膽堿、哌啶酸-2,尚含植物凝集素。巢菜堿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競爭性抑制物,為引起蠶豆黃病發作的原因之一。藥理作用 極少數人(男小孩較多)在食入蠶豆或吸入其花粉后,可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癥狀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暈,胃腸紊亂及尿膽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蒼白、黃疸、嘔吐、腰痛、衰弱。一般吃生蠶豆后5-24小時后即發生,但有時食炒熱的也可發生。如系吸入其花粉,則發作更快。發生蠶豆黃病的原因,是少數人有一種先天性的生化缺陷,即其血細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因而其還原型的谷胱甘肽含量也很低,在巢菜堿甙侵入后,可發生血細胞溶解。將巢菜堿甙混于食物中(1%)飼喂大鼠或小雞可抑制其自然生長。有人還認為,除巢菜堿甙外,蠶豆中還有其他因子也能引起類似的溶血作用。根含5羥-尿嘧啶,為一種代謝拮抗劑,并含有2,6-二胺嘌呤,可抑制乳酸桿菌,此種抑制可被腺甙所翻轉;上述物質可使骨髓耗竭,并傷害犬及大鼠結腸、空腸的上皮細胞,是-種致癌物質。DAP之作用并非通過戊糖核酸,而是由于干擾了腺甙、胍的基本代謝功能所致。相關論述1、汪穎《食物本草》:快胃,和臟腑。
2、《本草從新》:補中益氣,澀精,實腸。
3、《湖南藥物志》;健脾,止血,利尿。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膈食:蠶豆磨粉,紅糖凋食。(《指南方》)
2、治水脹,利水消腫:蟲胡豆一至八兩。燉黃牛肉服。不可與菠菜同用。(《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3、治水腫:蠶豆二兩,冬瓜皮二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治禿瘡:鮮蠶豆搗如泥,涂瘡上,于即換之。如無鮮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搗敷亦效。(《秘方集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清明節前后開花時采收,曬干,或烘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種子扁矩圓形,長1.2-1.5cm,直徑約1cm,厚7mm。種皮表面淺棕褐色,光滑,做有光澤,兩面凹陷;種臍位于較大端,褐色或黑褐色。質堅硬,內有子葉2枚,肥厚,黃色。氣微,味談,嚼之有豆腥氣。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3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