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楓荷根,中藥材名。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或窄葉半楓荷Pterospermum lanceaefolium Roxb.的根。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手足麻木,腰肌勞損,腳氣,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半楓荷根別名
楓荷桂、半邊楓荷、陰陽葉、三不怕、鐵巴掌、白背楓、半梧桐、番張麻、大葉半楓荷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微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治 風濕痹痛,手足麻木,腰肌勞損,腳氣,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相關論述1、《嶺南采藥錄》:善祛風濕,凡腳氣、腳弱、痹痛,以之浸酒服。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瘀積,產后風癱。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治風濕關節痛、腰腿痛:(1)半楓荷根、楓荷梨根各30g。燉豬骨或豬瘦肉同服。(2)半楓荷莖500g,切片浸酒2500ml,10天后用。每日服3次,每次15-30ml,并搽患部至皮膚發紅為度。(《全國中草藥匯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挖取根部,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片塊狀,寬3-6cm,厚0.5-2cm。栓皮表面灰褐色或紅褐色,有縱皺紋及疣狀皮孔。質堅硬。斷面皮部棕褐色;木部紅棕色,具細密紋理。縱斷面有縱向紋理及不規則的縱裂隙,纖維性。氣微,味淡微澀。以片塊薄、大小均勻、色紅棕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4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