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旗,中藥材名。為鳳尾蕨科植物半邊旗Pteris semipinnata L.的全草或根莖。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泄瀉痢疾,黃疸,目赤腫痛,牙痛,吐血,痔瘡出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疔瘡癤腫,乳癰,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半邊旗別名
半邊蓮、半邊蕨、半鳳尾草、半邊風藥、鳳凰尾巴草、單邊旗、半邊梳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歸肝、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消腫。
主治 泄瀉痢疾,黃疸,目赤腫痛,牙痛,吐血,痔瘡出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疔瘡癤腫,乳癰,皮膚瘙癢,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3-羥基-6-羥甲基-2,5,7-三甲基-1-茚滿酮,對映-11α-羥基-15-氧代-16-貝殼杉烯-19-羥酸,對映-11α-羥基-15-氧代-16(S)-貝殼杉烷-19-羥酸,對映-11α-羥基-15-氧代-16(R)-貝殼杉烷-19-羥酸,對映-7α,9-二羥基-15-氧代-16(S)-貝殼杉烷-19,6-內酯,7α,11α-二羥基-15-氧代-16-亞甲基-對映-貝殼杉烯-19,6β-內酯,7α,9α-二羥基-15-氧代-16-亞甲基對映-貝殼杉烯-19,6β-內酯。藥理作用1、抗癌作用:半邊旗水提取液(PWE)和醇提取液(PAE對體外培養的人白血病細胞株HL-60和K562有明顯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呈濃度依賴性;并明顯降低HL-60細胞的分裂指數,半邊旗5g/kg對體內移植性腫瘤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HepA肝癌也有明顯的抑瘤作用。半邊旗多糖可能通過影響細胞周期時相分布、誘導調亡以及下調端粒酶hTERTmRNA表達,降低端粒酶活性而抑制人肺腺癌細胞株(SPC-Al)細胞增殖,具明顯的時間和劑量效應。從半邊旗醇提物中分離純化后得到二萜類化合物5F、6F、A及PSE對5種人癌細胞、人胃腺癌細胞(MGC-803)、人低分化鼻咽癌細胞(CNE-2Z、人肺腺癌細胞(SPC-Al)、人肝癌細胞(BEL-7402)、人肝癌細胞(HepG2)均有不同程度的殺傷作用,且呈明顯的劑量依賴關系。其中6F的活性最強,其次是A、5F、6F對HL-60細胞生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細胞DNA、RNA,特別是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可能是6F抗腫瘤作用的機制之一。DNA拓撲異構酶是化合物6F和A抑制細胞生長的靶點之一,化合物A對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c-mye基因的蛋白表達有抑制作用。異常激活和表達的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是化合物5F抗腫瘤的機制之一。
2、對病理性成纖維細胞的作用:半邊旗的乙醇抽提物5F在體外能明顯抑制病理性癥痕成維細胞膠原的合成,可減少成纖維細胞H-脯氨酸摻入量、細胞上清液膠原蛋白總量及Ⅲ型前膠原的含量使細胞核內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達明顯減弱。在體外具直接或間接抑制人翼狀胬肉成纖維細胞的作用,與Ki67(細胞周期調控因子)陽性表達降低有關。
毒理作用毒性:5F注射液的急性毒性主要表現在中樞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或抑制以及出凝血系統毒性。該藥腹腔注射的LD50為414.4mg/kg,其有效劑量為50mg/kg,表明該藥毒性較小,安全范圍大,作用緩和。
相關論述1、《嶺南采藥錄》:凡毒蛇咬傷,可將葉搗爛,和片糖敷;治瘡癤,煎水洗。
2、《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目赤腫痛。
3、《安徽中草藥》:清熱解毒,止血消腫,利濕止瀉。
4、《全國中草藥匯編》:治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黃疸型肝炎,結膜炎;外用治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瘡瘍癤腫,濕疹,毒蛇咬傷。
5、《福建藥物志》:治牙痛、痔瘡出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急性細菌性痢疾:鮮半邊旗60g,鮮魚腥草、鮮風尾草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蟲牙痛(齲齒):半邊旗根、攔路蛇根各適量,生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毒蛇咬傷:半邊旗、天胡荽、鴨跖草各30g,煎水當茶飲;另用上藥鮮品各適量,搗爛敷傷口周圍及腫處。(《安徽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干。根莖采挖后,趁鮮切片,干燥。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4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