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黃荊根,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臭黃荊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的根。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主治痢疾,痔瘡,脫肛,牙痛,水腫。
中文名稱
臭黃荊根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歸脾、胃、大腸三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利濕。
主治主要用于痢疾,痔瘡,脫肛,牙痛,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相關論述1、《分類草藥性》:性涼,清火,治牙痛。
2、《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無毒。除風濕,清邪熱。治疾日久腫脹,痔瘡,脫肛,牙痛。
3、《重慶草藥》:治紅白痢疾:臭黃荊根、紅斑鴻窩各兩,煎水服。治虛腫:臭黃荊根四兩,小茴香根一兩。燉肉吃.”“治痔瘡:臭黃荊根、八月瓜根、黑丁香根(鮮)各一斤。切成片,燉豬大腸頭服。五天一劑,治愈為限。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紅白痢疾:臭黃荊根、紅斑鳩窩各30g。煎水服。
2、治痔瘡:臭黃荊根、八月瓜根、黑丁香根(鮮)各500g。切成片,燉豬大腸頭服。5天1劑,治愈為度。
3、治虛腫:臭黃荊120g,小茴香根30g。燉肉吃(1-3方出自《重慶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后采收,洗凈,切片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5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