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粱米,中藥名。為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梁Setaria italica(L.)Beauv.或粟Setaria italica(L)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品種之一的種仁。具有益氣,和中,除煩止渴的功效。主治胃虛嘔吐,煩渴。
中文名稱
白粱米性味歸經
味甘,性微寒;歸脾、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益氣,和中,除煩止渴。主治胃虛嘔吐,煩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90g;或煮粥。
化學成分種子中含有甾醇類:菜子甾醇,麥角甾二烯醇,24-甲基膽甾-7-烯醇,24-乙基膽甾-7-烯醇,燕麥甾醇,24-亞甲基膽甾醇,巖藻甾醇,異巖藻甾醇,24甲基-5α-24(28)-膽甾烯-3β醇。
相關論述1、《別錄》:“除熱,益氣。”
3、《綱目》:“炊飯食之,和中,止煩渴。”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胃虛并嘔吐食及水者:(白梁)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服之。(《食療本草》)
2、治老人噎食,入口即塞澀不下,氣壅欲吐:白米四合(研),春頭細糠米一兩。煮飲熟,下糠末調之,空心服食。(《古今醫統》)3、治霍亂吐痢,心煩不止:梁米粉五合。水一升半,和之如煮粥服。(《千金方》)
4、治蓐勞:豬腎一具(切,去筋),淡豆豉五合(綿裹),白梁米三合,蔥白(切)一升,人參、當歸各一兩。水三升,煎八合,分二服。(《普濟方》粱豉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9-10月果實成熟時收割,打下種仁,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5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