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骨,中藥名。為茜草科六月雪屬植物白馬骨Serissa serissoides(DC.)Druce或六月雪S.japonica(Thunb.)Thunb.[Lycium japonicum Thunb.;Serissa foetida(L.F.)Comm.J]的全株。具有祛風(fēng)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咽喉腫痛,目赤,牙痛,濕熱黃疸,水腫,泄瀉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吐血,尿血,婦人白帶,小兒疳積,驚風(fēng),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白馬骨別名
路邊金、滿天星、路邊雞、六月冷、曲節(jié)草、硬骨柴、天星木、涼粉草、細牙家、白點秤、雞骨頭草、雞腳骨、路邊姜、千年矮、坐山虎、千年樹性味歸經(jīng)
味淡、苦、微辛,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fēng)利濕,清熱解毒。主治感冒頭痛,咽喉腫痛,目赤,牙痛,濕熱黃疸,水腫,泄瀉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吐血,尿血,婦人白帶,小兒疳積,驚風(fēng),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燒灰淋汁涂;或煎水洗;或搗敷。
禁忌《廣西中藥志》:“陰疽忌用。”
藥理作用1、抑制關(guān)節(jié)炎作用:本品煎劑及乙醇浸劑10g/kg,灌胃給藥,對大鼠蛋清性關(guān)節(jié)炎有顯著抑制作用。煎劑及乙醇浸劑5g/kg,灌胃給藥,每日1次,連續(xù)5d,對甲醛性關(guān)節(jié)炎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2、抗乙肝病毒作用:體外實驗表明,白馬骨根水提取物在12.5-100mg/ml的濃度范圍內(nèi),對乙肝病毒DNA轉(zhuǎn)染細胞(2.2.15細胞)分泌HBsAg、HBeAg有抑制作用。
相關(guān)論述1、《本草拾遺》:“止水痢。”
2、《生草藥性備要》:“治傷寒,中暑,發(fā)狂亂語,火癥,亦退身熱。”
3、《植物名實圖考》:“治熱證,瘡痔,婦人白帶。”“根煮雞子,可治齒痛。”
4、《草木便方》:“祛風(fēng)毒,除風(fēng)熱,清利頭目。治偏正頭痛,牙、喉痛,胸膈虛熱。”
5、《嶺南采藥錄》:“解暑熱,消積滯,止痢疾;并治傷寒,時疫,發(fā)背瘡,消癰疽,拔毒。
6、《江西民間草藥》:“治濕熱黃疸,小兒疳積,肚大青筋,目中起翳,咳嗽,痰中帶血,婦人產(chǎn)后寒熱,尿血,濕熱腳氣。
7、《湖南藥物志》:“疏風(fēng)解表,解毒消腫。主治小兒驚風(fēng),腹痛,目翳,齒痛,腎炎。”
8、《貴州民間藥物》:“清熱解毒,舒經(jīng)活絡(luò)。治刀傷,癱瘓,男女弱癥,飛疔。”
9、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肝解郁,清熱利濕,消腫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風(fēng)濕腰腿痛,癰腫惡瘡,蛇傷。”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濕熱黃疸:白馬骨根30g,小金錢草(天胡荽)30g。水煎,2次分服。(《江西民間草藥》)
2、治肝炎:六月雪15g,茵陳30g,山梔子10g,大黃1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急性角膜炎,角膜云翳:六月雪根,去粗皮,取二層皮,加奶適量,搗爛取汁,再用紗布過濾,滴眼,每日3-5次,每次1-2滴。(《全國中草藥匯編》)
4、治水痢:白馬骨莖葉煮汁服。《《本草拾遺》)
5、治關(guān)節(jié)疼痛:千年矮根90g,豬骨頭90g。加水燉服。
6、治咳血,吐血:千年矮根30g,豬瘦肉120g。加水燉服。(5、6方出自《河南中草藥手冊》)
7、治血尿:六月雪根30g,燈心草10g。水煎服。
8、治大便下血:六月雪、炒地榆各15g。水煎服。(7,8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9、治白帶:千年矮根60g,芡實20g。水煎取汁,煮雞蛋2個,吃蛋喝湯。(《河南中草藥手冊》)
10、治牙痛:白馬骨45g,合烏賊魚干燉服。(《泉州本草》)
11、治外傷出血:鮮千年矮嫩葉搗爛,敷傷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4-6月收莖葉,9-10月挖根,切段,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白馬骨:根細長圓柱形,有分枝,長短不一,直徑3-8mm,表面深灰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有縱裂隙,栓皮易剝落。粗枝深灰色,表面有縱裂紋,栓皮易剝落;嫩枝淺灰色,微被毛;斷面纖維性,木質(zhì),堅硬。葉對生或簇生,薄革質(zhì),黃綠色,卷縮或脫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漸狹成短柄,全緣,兩面羽狀網(wǎng)脈突出。枝端葉間有時可見黃白色花,花萼裂片幾與冠筒等長;偶見近球形的核果。氣微,味淡。
2、六月雪:葉狹橢圓形,花萼裂片長僅為冠筒之半。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5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