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蕉皮,中藥名。為芭蕉科植物大蕉MusasapientumL.等的果皮。具有清熱解毒,降血壓的功效。主治痢疾,霍亂,皮膚瘙癢,高血壓病。
中文名稱
大蕉皮別名
甘蕉果皮、香蕉皮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寒;歸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降血壓。主治 痢疾,霍亂,皮膚瘙癢,高血壓病。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化學成分果皮含有環木菠蘿烷型三萜烯類成分:3-表環桉烯醇,3-表環香蕉烯醇,28-降環香蕉烯酮和24-氧代-29-降環木菠蘿烷酮。
藥理作用抗菌作用:成熟香蕉之干果皮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真菌、細菌的作用。
相關論述《食物中藥與便方》:“有降血壓作用。”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皮膚瘙癢:(大蕉皮)煎水外洗。(《廣東中藥》)
2、治鼻蝶(鼻腔內潰瘍作痛):甘蕉果皮曬干,焙,研細末,調冰片、茶油抹患處。(《泉州本草》)
3、治高血壓:香蕉皮或果柄30-60g。煎湯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將成熟果實采下,剝取果皮,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果皮呈不規則條塊狀,表面黑褐色,具有較長的果柄,纖維性較強,長4-5cm。質軟而韌,纖維眾多。
以干燥、潔凈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5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