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牛草,中藥名。為遠志科植物華南遠志PolygalaglomerataLour.的帶根全草。具有祛痰,消積,散瘀,解毒的功效。主治咳嗽咽痛,小兒疳積,跌打損傷,瘰疬,癰腫,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大金牛草別名
肥兒草、蛇總管、鷓鴣茶、金不換、紫背金牛、大蘭青、大金草、午時合、疳積草、厚皮柑、大金不換、大金不換草、坡白草、金牛遠志、多年紅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平;歸肺、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消積,散瘀,解毒。主治 咳嗽咽痛,小兒疳積,跌打損傷,瘰疬,癰腫,毒蛇咬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化學成分全草含賽菊芋黃素、金不換內酯、金不換新內脂、羥基華遠志內酯和羥基華遠志內酯甲醚。此外,尚含1.47%的皂苷及黃酮化合物。
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散毒,止咳嗽。治蛇咬傷。根:止牙痛。”
2、《藥性考》:“治兒諸疾,痧脹可藥?!?/p>
3、《本草求原》:“主咳嗽痰火內傷,散熱毒瘰疬。根:治疳積?!?/p>
4、《嶺南采藥錄》:“能消腹膨脹,小兒疳積。根:止吐瀉,去瘀生新?!?/p>
5、《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化痰止咳,活血祛瘀。主治虛勞咳嗽胸痛,神經麻痹,小兒麻痹后遺癥,肝炎黃疸。”
6、《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祛痰止咳。主治咳嗽,支氣管炎,咯血,咽炎,肝炎,產后瘀血痛,癲癇,癰,疽,癤,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砒霜或斷腸草中毒?!?/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熱咳嗽:大金牛草、牛大力、紅苓根、白竻根。煎服。(《廣東中藥》)
2、治小兒疳積:紫背金牛,研粉。每用3g,調熱粥或蒸豬肝服。(《廣西本草選編》)
3、治產后瘀血痛:金不換9g。水煎,加酒1湯匙服。
4、治癲癇:金不換60-125g。搗爛絞汁,加人乳或牛乳1小盞,燉服。(3-4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5、治結膜炎,角膜云翳,角膜潰瘍:紫背金牛15-30g。水煎服,或燉豬骨服。
6、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紫背金牛9-15g。水煎服。并用鮮全草搗爛外敷(蛇傷敷傷口周圍)。(5-6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7、治鉤吻、砒毒:金不換125-250g。搗爛絞汁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收,切段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全草長6-40cm,莖被柔毛,多數有分枝。葉片皺縮,完整葉呈橢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圓形長1-6cm,寬0.5-1.5cm,灰綠色或褐色,葉端常有一小突尖,葉柄短,有柔毛。蒴果長約4mm,頂端內凹,邊緣有緣毛,萼片宿存。種子基部有3短裂的種阜。氣無,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5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