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版,中藥名。為龜科動物烏龜Chinemys reevesii (Grey)的甲殼(主要為腹甲)。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健骨的功效。主治腎陰不足,骨蒸勞熱,吐血,衄血,久咳,遺精,崩漏,帶下,腰痛,骨痿,陰虛風動,久痢,久瘧,痔瘡,小兒囟門不合。
中文名稱
龜版拉丁文名
Chinemys reevesii (Grey)別名
龜甲、神屋、龜殼、敗龜甲、敗將、敗龜版、龜筒、龜下甲、龜底甲、龜腹甲、元武版、坎版性味歸經
味咸、甘,性微寒;歸肝、腎、心經藥材分類
動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滋陰,潛陽,補腎,健骨。主治 主要用于腎陰不足,骨蒸勞熱,吐血,衄血,久咳,遺精,崩漏,帶下,腰痛,骨痿,陰虛風動,久痢,久瘧,痔瘡,小兒囟門不合。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24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燒灰研末敷。注意事項 孕婦或胃有寒濕者忌服。化學成分 含膠質、脂肪及鈣鹽等。相關論述1、《本經》: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瘧,五痔,陰蝕,濕痹,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
2、《別錄》:主頭瘡難燥,女子陰瘡,及驚恚氣,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熱,傷寒勞復,或肌體寒熱欲死,以作湯良,益氣資智,亦使人能食。
3、《藥性論》:灰治脫肛。
4、《四聲本草》:主風腳弱,炙之,末,酒服。
5、《日華子本草》:治血麻痹。
6、《本草衍義》:補心。
7、《日用本草》:治腰膝酸軟,不能久立。
8、朱震亨:補陰,主陰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續筋骨,治勞倦,四肢無力。
9、《本草蒙筌》:專補陰衰,善滋腎損。
10、《綱目》:治腰腳酸痛,補心腎,益大腸,止久痢久泄,主難產,消癰腫,燒灰敷臁瘡。
11、《本經逢原》:燒灰酒服,治痘瘡。
12、《醫林篆要》:治骨蒸勞熱,吐血,衄血,腸風痔血,陰虛血熱之癥。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降陰火,補腎水:龜版(酥炙)六兩,黃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兩,熟地黃(酒蒸)六兩。上為末,豬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丹溪心法》大補丸)
2、治痿厥,筋骨軟,氣血俱虛甚者:黃柏(炒)、龜版(酒炙)各-兩半,干姜二錢,牛膝一兩,陳皮半兩。上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補腎丸)
3、治虛損精極者,夢泄遺精,瘦削少氣,目視不明等證:龜版一斤,鹿角三斤,枸杞子六兩,人參三兩。上將鹿角截碎,龜版打碎,長流水浸三日,刮去垢,用砂鍋河水慢火魚眼湯,柴煮三晝夜,不可斷火,當添熱水,不可添冷水,三日取出曬干,碾為末,另用河水將末并枸杞、人參又煮一晝夜,濾去渣,再慢火熬成膏。初服一錢五分,漸加至三錢,空心,酒服。(《攝生秘剖》龜鹿二仙膏)
4、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氣虛竭:龜甲、牡蠣各三兩。上二味治下篩,酒眼力寸匕。日三。(《千金方》)
5、治赤白帶下,或時腹痛:龜版三兩,黃柏一兩,干姜(炒)一錢,梔子二錢半,上為末,酒糊丸,白湯下。(《醫學入門》龜柏姜梔丸)
6、治無名腫毒,對口疔瘡,發背流注,無論初起、將潰、已潰:血龜版一大個,白蠟一兩。將龜版安置爐上烘熱,將白蠟漸漸摻上,摻完版自炙枯,即移下退火氣,研為細末。每服三錢,日服三次,黃酒調下,以醉為度。服后必臥,得大汗一身。(《梅氏驗方新編》龜蠟丹)
7、治臁瘡朽臭:生龜一枚取殼,醋炙黃,更煅存性,出火氣,入輕粉、麝香,蔥湯洗凈,搽敷之。(《急救方》)
8、治五痔,結硬{痛不止:龜甲二兩(涂醋炙令黃),蛇蛻皮一兩(燒灰),露蜂房半兩(微炒),麝香一分(研入),豬后懸蹄甲一兩(炙令微黃)。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一錢。(《圣惠方》龜甲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冬為多。殺死后,剔除筋肉,取其腹甲,洗凈,曬干或晾干,稱為血版。如煮死后所取的腹甲,稱為湯版。過去商品均為腹甲,近年來亦開始采用背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干燥的腹甲,略呈板片狀,長方橢圓形,肋鱗板附于兩側,略呈翼狀。長10-20cm,寬7-10厘米,厚約5mm,外表面黃棕色至棕色,有時具紫棕色紋理,內:表面黃白色至灰白色。由12塊腹鱗甲相對嵌合而成,嵌合處呈鋸齒狀縫,前端較寬,略呈圓形或截形,后端較狹且內陷,呈V形缺刻,兩側的肋板由4對肋鱗甲合成,在其兩端往往留有1塊殘緣鱗甲。血版表面光滑,外皮尚存,有時略帶血痕;湯版無光澤,皮已脫落。質堅硬,斷面外緣為牙白色,堅實;內為乳白色或肉紅色,有孔隙。氣腥,味微咸。以血板、塊大、完整、潔凈無腐肉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6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