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鹽,中藥名。為鹵化物類、氯銅礦族礦物氯銅礦Atacamite或人工制品。具有明目去翳的功效。治眼目生翳,亦澀昏暗,淚多眵多。
中文名稱
綠鹽別名
石綠、鹽綠性味歸經
味咸、苦,性平;歸肝經藥材分類
礦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明目去翳。主治 治眼目生翳,亦澀昏暗,淚多眵多。用法用量外用:研細配膏,點眼或敷貼;或制成稀溶液作沖洗機,亦可外摻。
注意事項 不宜內服。化學成分 主成分為2Cu2(OH)3C1。理論上含銅59.5%,氯16.6%,水12.7%。藥理作用 天然綠鹽為鹵化物類礦物的氯銅礦。由于銅溶液與蛋白質化合生成蛋白化合物,其濃溶液用于瘍面會起腐蝕作用,而可消云翳。如誤服能刺激胃粘膜引起嘔吐、腹痛等。吸收進入體內能破壞紅細胞并惡化肝功能,出現急性貧血、眩暈、脈細、體溫下降,嚴重時可致痙攣、麻痹而死亡。故只作外用藥。另外,用銅炊具進,應該避免與鹽及酸性菜肴接觸,以免產生銅鹽,其中即有綠鹽成分。相關論述1、《唐本草》:主目赤、淚,膚翳眵暗。
2、《海藥本草》:主明目消翳,點眼;及小兒無辜疳氣。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目昏暗赤澀淚多出:鹽綠一分,蕤仁一兩(湯浸,去赤皮)。上藥一處熱研,入好酥一分,更研令勻。每夜臥時,取麻子大點之。(《圣惠方》)
2、治齒漏疳,蟲蝕齒疼痛,出膿水不絕:鹽綠、麝香(細研)、黃連(去須)各一分,石膽一錢。上藥同于乳缽內細研為散。每用一字,摻于濕紙片上貼之,日二、三度。忽患口瘡者,綿裹半錢,含。(《圣惠方》鹽綠散)
相關配伍①治目昏暗赤澀淚多出:鹽綠一分,蕤仁一兩(湯浸,去赤皮)。上藥一處熱研,入好酥一分,更研令勻。每夜臥時,取麻子大點之。(《圣惠方》)
②治齒漏疳,蟲蝕齒疼痛,出膿水不絕:鹽綠、麝香(細研)、黃連(去須)各一分,石膽一錢。上藥同于乳缽內細研為散。每用一字,摻于濕紙片上貼之,日二、三度。忽患口瘡者,綿裹半錢,含。(《圣惠方》鹽綠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采得后,除凈泥土、砂礫及雜質。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為塊狀或柱狀。綠色;條痕綠至淡綠色。金剛石光澤或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體較重,質硬脆,斷面貝殼狀。氣無,味微咸。顯微鑒別透射偏光鏡下:為針狀綠色雛晶。具多色性,Ng綠色,Np近無色,平行消光;正延性。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6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