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棯子,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的果實。具有養(yǎng)血,止血,澀腸,固精的功效。主治血虛,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脫肛,耳鳴,遺精,血崩,帶下。
中文名稱
山棯子拉丁文名
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別名
豆棯干、桃娘、水刀蓮、江棯、崗棯、當(dāng)梨、棯子、豆捻、麥棯、山東棯、烏肚子、山多奶、多蓮、蘇園子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澀,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養(yǎng)血,止血,澀腸,固精。主治 主要用于血虛,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脫肛,耳鳴,遺精,血崩,帶下。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或浸酒。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注意事項 《南寧市藥物志》:大便秘結(jié)者忌服。相關(guān)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健大腸,亦治蛇傷。
2、《綱目拾遺》:養(yǎng)血,明目。
3、《本草求原》:止痢、赤白帶,生肌止血。
4、《南寧市藥物志》:補血收斂。治腰腎酸痛,水瀉,療婦人血崩,痧麻夾經(jīng)。果浸酒補血。
5、《廣東中藥》:治夜多小便,耳鳴遺精。炒黑治血崩。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1、治孕婦貧血,病后體虛,神經(jīng)衰弱:崗棯干果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勞傷咳血:桃金娘干果浸人尿二星期,曬干,新瓦上煅存性,研細(xì)末。每次三錢,日二次,童便沖服。(《福建中草藥》)
3、治鼻血:山棯子干五錢,塘虱魚二條。以清水三碗,煎至大半碗,服之。(《嶺南草藥志》)
4、治便血:山棯子干半兩。水二碗,煎至八分服,日一次,連服數(shù)次。(《閩南民間草藥》)
5、治痢疾:山棯子一至二兩。洗凈,和水適量煎,臨服時再加入蜂蜜和服。(《閩南民間草藥》)
6、治脫肛:山棯子二至三兩。煮豬肚腸服。(《嶺南草藥志》)
7、治血崩、吐血、刀傷出血:山棯子曬干,炒黑如炭,研細(xì)末存貯候用。每服五錢至一兩,以開水沖服。外傷可作外敷用。(《嶺南草藥志》)
8、治燙傷:山棯子干,煅存性,研細(xì)末和茶油抹患處,日一次。(《閩南民間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取成熟的果實,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的果實呈長圓球形,一端稍尖,徑約1cm。外表土黃色或暗綠褐色。質(zhì)較硬,頂端有宿存萼片5枚及花柱之殘跡。內(nèi)有種子多數(shù),黃白色,扁平。味淡微甜,氣微香。以個大、無蟲蛀、干燥者為佳。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6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