竻莧菜,中藥名。為莧科植物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的根或全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痢疾,便血,浮腫,白帶,膽結石,瘰疬,痔瘡,疔瘡,喉痛,蛇咬傷。
中文名稱
竻莧菜拉丁文名
Amaranthus spinosus L.別名
野莧菜、土莧菜、豬母菜、野勒莧、刺刺草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寒;歸大腸、小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治 主要用于痢疾,便血,浮腫,白帶,膽結石,瘰疬,痔瘡,疔瘡,喉痛,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者30-60g)。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注意事項 《廣西中藥志》:虛痢日久及孕婦忌服。化學成分 根含黃酮甙、氨基酸、有機酸、糖類。相關論述1、《嶺南采藥錄》:取葉莖煎飲,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治痢;煎水洗痔瘡,消水腫;又搗爛以之擦血癬。
3、《陸川本草》:解熱毒,消腫。治濕熱浮腫,暑天熱氣皮疹潰爛出水。
4、《廣西中藥志》:清熱利濕,利大小腸。治痢疾,大便出血及濕熱肚痛,外用可搗爛敷瘡。
5、《閩東本草》:治牙齦糜爛,臁瘡出血,癰疽廳癤,腐蝕惡肉。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痢疾:鮮刺莧根一兩,紅糖半兩。酌加水,煎取半碗,飯前服。(《福建民間草藥》)
2、治婦女白帶:鮮刺莧根一至二兩。水煎,加些冰糖服。(《福建民間草藥》)
3、治膽結石:鮮刺莧全草(綠莖較好)六兩,豬小腸一段。水煎服,每日一劑,連續服用。(《福建中草藥》)
4、治甲狀腺腫大:鮮野莧菜根和莖二兩,豬肉二兩(或用冰糖五錢代之)。水煎于飯后溫服,日服兩次,連續服十余天。婦女經期及孕婦忌服。
5、治瘰疬:鮮刺莧全草或鮮根莖二至三兩。水煎調酒服。
6、治濕疹:刺莧全草適量。水煎,加食鹽少許,洗浴患處。(④方以下出《福建中醫藥》(6):38,1962)
7、治痔瘡腫痛:鮮刺莧葉一握。煎湯熏洗,每日一、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8、治癰疽疔癤:鮮刺莧葉適量,調冬蜜搗爛敷貼,日換一、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9、治牙齦糜爛出血:刺莧燒灰,研末擦。(《閩東本草》)
10、治咽喉痛:鮮刺莧根一兩五錢。水煎服。(《江西草藥》)
11、治臁瘡:刺莧和桐油搗爛貼患處。(《閩東本草》)
12、治蛇咬傷:鮮刺莧全草二兩。加水適量煎服。另取葉一握,以開水洗凈,搗爛敷貼傷口。(《福建民間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可采。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6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