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魚須,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華東菝葜Smilax siebolde Miq.的根莖及根。具有祛風,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風濕筋骨疼痛,疔瘡,腫毒。
中文名稱
粘魚須別名
龍須菜、鲇魚須草、金崗薛、鰱魚須、倒鉤刺、粘魚須菝葜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歸肺、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活血,消腫,止痛。主治 主要用于風濕筋骨疼痛,疔瘡,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5-9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化學成分 根莖含皂甙、鞣質、樹脂及大量淀粉。莖含替告皂甙元、新替告皂甙元和拉肖皂甙元。相關論述1、汪連仕《采藥書》:治一切疔瘡、腫毒,罨之。
2、《簡易草藥》:通筋血,去死血,消腫痛。
3、《河南中藥手冊》:驅風。治筋骨疼痛,風濕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一般在春、秋二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及泥土,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根莖呈不規則圓柱形,彎曲。外表黑褐色,周圍叢生多數細長的根,長約50-80cm,直徑約1-2mm,拘攣不直,散布少數更細的須根及細刺,刺尖微曲,觸之刺手。根外表灰褐色或灰棕色。質堅韌有彈性,不易折斷。橫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中間有淺棕色環紋,環紋外固有小孔(導管)。氣無,味淡。以根長、質堅韌、細須根少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6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