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花子,中藥名。為海桐科植物臺灣圓果海桐Pittosporum aligocarpum Hayata的根、葉及種子。具有解毒,利濕,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蛇咬傷,關節疼痛,脫力黃腫,癰疽瘡癤,跌打傷折,皮膚濕疹。
中文名稱
厓花子別名
海金子、接骨丹、粘子柴、野黃梔、山枝木、山海桐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溫;歸肝、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利濕,活血,消腫。主治 主要用于蛇咬傷,關節疼痛,脫力黃腫,癰疽瘡癤,跌打傷折,皮膚濕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搗敷。相關論述1、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消炎解毒,活血退腫。治毒蛇咬傷,濕疹,骨折,關節炎,癤癰,骨髓炎,蜂窩組織炎。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活血通絡,接骨消腫,解毒止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蘄蛇咬傷:花子根一兩,水煎服;另取鮮根或葉搗爛外敷傷處。
2、治眼鏡蛇咬傷:在傷口周圍針刺排毒后,先用豆根瘤菌五錢,水煎服,渣外敷;后再用山海桐鮮根皮加食鹽搗爛外敷傷處。
3、治蝮蛇咬傷:山海桐根皮(約三株的根)搗爛,取汁內服,渣外敷。
4、治指頭炎:山海桐鮮葉搗爛敷患處。
5、治骨折:手術復位后,取山海桐鮮根搗爛,外敷傷處,外加包扎固定。取山海桐根四兩,酒炒后,加雞一只去頭腳,水煮,吃湯和雞。(1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6、治脫力黃胖:花子根一兩,塞于雞腹內,加黃酒燉熱,隨意服食。(《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7、治皮膚濕疹:花子葉和紫金牛果實煎水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葉全年可采;種子秋、冬采。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6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