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萁骨根,中藥名。為里白科芒萁屬植物芒萁骨Dicranopteris pedata(Houtt.)Nakai的根莖。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血,止咳的功效。主治濕熱膨脹,小便澀痛,陰部濕癢,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血崩,鼻衄,肺熱咳嗽
中文名稱
芒萁骨根性味歸經(jīng)
味微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化瘀止血,止咳。主治主要用于濕熱膨脹,小便澀痛,陰部濕癢,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血崩,鼻衄,肺熱咳嗽。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者30-60g。外用:搗敷。相關(guān)論述2、《浙江藥用植物志》:治小便澀痛,白帶,血崩,鼻衄,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燙傷。
3、《福建藥物志》:清熱止血。治淋病,咳嗽,血崩,跌打損傷。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1、治濕熱臌脹:鮮芒其根莖250g。水煎取汁,沖入燒酒適量,每日早晚飯前各服1次。(《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2、治陰部濕癢:芒其根6-9g,燒灰,調(diào)人千里光膏內(nèi)。先用千里光、臭牡丹、金銀花藤,煎水洗,后用本品外搽。(江西《草藥手冊(cè)》)
3、治婦女血崩:芒其根莖心30g。燒灰研末,酒送服。(臺(tái)灣《常見草藥》)
4、治鼻衄:鮮芒其根莖250g,烏韭60g,黑豆250g。水煎沖白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鑒別 顯微鑒別:根狀莖橫切面:表皮細(xì)胞1列。下表皮細(xì)胞壁木化加厚,近內(nèi)皮層的4-6列細(xì)胞壁強(qiáng)烈加厚,幾無(wú)胞腔;內(nèi)皮層凱氏點(diǎn)明顯。原生中柱,維管束周韌型。薄壁細(xì)胞含有淀粉粒。藥材性狀本品根狀莖細(xì)長(zhǎng),有分枝,粗2.2-5mm,褐棕色,堅(jiān)硬,木質(zhì),被棕黃色毛,具短須根;易折斷,斷面明顯分為二層,外層為棕色皮層,中央為淡黃色中柱。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7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