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翎,中藥名。為菊科六棱菊屬植物六棱菊Laggera alata(D.Don)Sch.-Bip.[Erigeron alatum D.Don;Blumea alata(D.Don)DC.]的全草。具有祛風除濕,散瘀,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風濕關節炎,腹瀉,腎炎水腫,經閉,跌打損傷,疔瘡癰腫,瘰疬,毒蛇咬傷,濕疹瘙癢。
中文名稱
鹿耳翎別名
鹿耳苓、鹿耳草、八十缺、毛六猬、六角瓣、六什頭、六毒草,八楞風、八面風、蠟達草、六十瓣、六角心、羊仔菊、臭靈丹、轆軸風、四方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肺、脾、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除濕,散瘀,解毒。
主治主要用于感冒發熱,肺熱咳嗽,風濕關節炎,腹瀉,腎炎水腫,經閉,跌打損傷,疔瘡癰腫,瘰疬,毒蛇咬傷,濕疹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者30-60g;或搗汁服。外用:搗敷;或煎水洗。注意事項 溫病無瘀者慎用。化學成分本品初試含黃酮甙,酚類,有機酸,氨基酸,糖類。后分得蒿黃素,葉中含多種揮發油主要有:夏里香氫醌二甲基醚11.7%,α-桉葉醇12.55%,α-葎草烯,β-丁香烯。
藥理作用1、有殺蟲抑菌防腐作用。
2、抗感染、殺蟲作用。
3、擴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環的功能,補充水、電解質的功效。
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敷瘡。
2、《本草求原》:解毒生肌,消腫拔毒,去結毒,理蛇傷爛。
3、《嶺南采藥錄》:散瘀血,去毒。治蛇傷,消惡瘡,治跌打傷。
4、《陸川本草》:驅風止痛。治風濕骨痛,痢疾,眼癢痛。
5、《南寧市藥物志》:治遠年積血,發熱疹氣。
6、《閩東本草》:發表驅風,宣肺理脾,通經法瘀。治外感頭痛,骨節疼痛,腹脹腹痛,積滯泄瀉,婦人經閉。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風寒咳嗽:六棱菊干花序/15-18g。蜜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腹痛吐瀉:六棱菊9g,觀音茶4.5g,生姜3片。煎服。(《閩東本草》)
3、治關節腫痛:六棱菊60g,十芝麻根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4、治婦女經閉:鮮六棱菊全草15-30g。老酒燉服。
5、治跌打損傷:六棱菊全草30。和酒半斤燉服。(4/5方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6、治多發性膿腫:六棱菊45g,山芝麻、狹葉韓信草各30g。用黃酒燉服。(《福建藥物志》)
7、治乳房纖維瘤:六棱菊全草、半枝蓮、野菊花各30g。水煎服。3劑有好轉后,加脈紋香茶菜、瓜子金各15g。水煎服。
8、治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六棱菊全草、半枝蓮、野菊花各30g。水煎服。5劑有好轉后,加歸尾12g,象皮(先下)、穿山甲各9g,蜈蚣2條,全蝎6g。水煎服。(7、8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9、治瘰疬:六棱菊全草500g。水1000ml,煎湯去渣,同母雞1只(去毛及肚雜),紅糖少許燉熟,分3-4次服。(《閩東本草》)
10、治皮膚濕疹、瘡癤六耳棱(鹿耳翎)、路邊菊、大力王、銀花藤各30g。水煎。日分2次服。其渣可加水煎洗患處。(《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鮮用或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長短不一。老莖粗壯,直徑6-10mm,灰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紋。枝條棕黃色,有皺紋及黃色腺毛。莖枝具翅4-6條,灰綠色至黃棕色,被有短腺毛。質堅而脆,斷面中心有髓。葉互生,多破碎,灰綠色至黃棕色,被黃色短腺毛。氣得,味微苦,辛。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7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