綟木,中藥名。為杜鵑花科南燭屬植物小果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 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 var.elliptica (Sieb.Et Zucc.) Hand.Mazz.的枝葉、根或果實。具有補脾益腎、活血強筋的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腰腳無力、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綟木拉丁文名
Ramulus et folium lyoniae ovalifoliae, Littlefruit Lyonia別名
橢葉南燭、飯粒子樹、烏飯葉、羊尖飯、碎米子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歸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脾益腎,活血強筋。主治主要用于脾虛腹瀉、腰腳無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或葉15-30g;果9-30g。外用:鮮葉搗敷。化學成分 F木葉含廿九烷、廿九酮-2、卅醇-1、熊果酸、F木酸、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痕跡β-谷甾醇、去乙酰F木酸、落新婦甙、槲皮素(僅見于干枯葉中)、內消旋肌醇(僅見于嫩葉中)、異黃杞甙等。有毒成分主為F木毒-A。花含廿九烷、廿七烷、卅一烷,廿四醇-1、廿二醇-1、廿六醇-1、齊墩果酸、馬斯里酸、金絲桃甙、槲皮索、β-谷甾醇、熊果酸、葡萄糖、果糖、蔗糖、3-ο-對羥基反式桂皮酰馬斯里酸、F木毒-A等。芽含F木酸、廿九酮-2、β-谷甾醇、蒲公英賽醇、白樺脂醇-3-乙酸酯、齊墩果酸、胎果酸、C24-C31烷混合物、C24-C31醇-1混合物、F木毒-A、F木毒-B、F木毒-C。藥理作用F木毒-A為F木的主要毒性成分。給兔靜脈注射0.1-0.3mg/kg,可產生特異的痙攣癥狀。山羊食入本品后,能產生帕金森氏癥。對小鼠腹腔注射F木毒-A5mg/kg可引起姿勢的改變,身體及頸的扭轉、痙攣、運動失調等;在大鼠,小雞、蛙等也可看到此種姿勢的改變。此作用部位在中樞,主要在脊髓以上部分;脊髓本身也受侵犯,因而產生此種肌無力或肌震顫癥。它能抑制去腦僵直,皮層運動區可出現異步化的覺醒波,作用部位可能是直接或間接的作用于腦干下部。如給兔重復注射,可引起錐體外核,小腦灰核等的變性過程。從F木的葉中提得的粗制毒素能使兔發生心房纖顫、徐脈、QRS波延長。1次給兔皮下注射,可致流涎、嘔吐、呼吸增快,不能站立或走路,隨之痙攣。此粗制毒素與羊躑躅毒素相似,在毒性劑量時可致興奮、呼吸抑制、血壓下降、心傳導障礙、體溫上升、強直性痙攣等;但作用效力,粗制毒素僅及羊躑躅毒素的1/3,對犬的催吐量為羊躑躅毒素的1/90;對離體心臟的抑制,豚鼠膈神經-膈肌的抑制卻強于羊躑躅毒素。對胃、膀胱、子宮、小腸(兔)的作用弱于羊躑躅毒素,對小鼠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羊躑躅毒素的1/30,而皮下或腹腔注射、口服則為其1/2-1/3。
相關論述1、《本草拾遺》:主風血羸瘦,補腰腳,益陽道,宜浸酒。
2、《湖南藥物志》:補脾益腎,養精強胃,強壯筋骨。
3、《全國中草藥匯編》:健脾止瀉,活血,強筋。
4、《浙江藥用植物志》:葉:健脾止瀉。根:活血。主治脾虛腹瀉,頭暈目眩,跌打損傷,刀斧傷。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跌打損傷,全身酸麻:(繽木)根90-120g。水煎,紅糖、黃酒沖服,早晚飯前各服1次。忌食酸辣。(《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脾虛水腫:碎米子根30g,鰍魚250g。煮糯米食。
3、治夢遺滑精:碎米子果、金櫻子果各30g。水煎服。(2、3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4、治午后發熱:橢葉南燭根15g,麥冬9g,生地9g,荊芥3g,水煎服,每日服3次;又方:(橢葉南燭)果9-15g,水煎服。
5、治疝氣,魚口:橢葉南燭根15-30g。水煎服。(4、5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9-11月挖根,切片,曬干。10月采收果實。生長期采收葉,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7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