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背子,中藥名。為漆樹科植物木蠟樹Rhus succedanea L.的根或根皮。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尿血,血崩,帶下,瘡癬。
中文名稱
林背子別名
野漆樹根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肝、脾、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血。主治 主要用于尿血,血崩,帶下,瘡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或研末凋敷。化學成分 樹皮含鞣質21.35%。樹汁含漆酚、漆酶;木材含非瑟素和黃顏木素。葉含野漆樹甙,也含鞣質。果實含漆樹酸、木蠟樹素A和木蠟樹素B。種子、殼、種仁含油分別為30.1%,56.36%,9.52%。種子還含蠟,內含廿二烷二酸和廿烷二酸。藥理作用 醇提取物在離體平滑肌器官上(如小腸、大腸、子宮、支氣管),具有桔抗組織胺、5-羥色胺及乙酰膽堿的作用,與Antazoline(抗組織胺藥)、麥角酸二乙胺(抗五羥色胺藥)及阿托品之性質相似,唯強度較弱。臨床上用治哮喘、咳嗽、下瀉、腹痛等。漆樹酸的鈉鹽易溶于水。小量漆樹酸能使蛙、兔心臟收縮增強、搏動增快、舒張充分,因而搏出量增加,但大量則抑制心臟;對傳導系統有延緩作用,還能興奮迷走神經末梢,使心跳變慢(作用短暫);對血管則為收縮(小量時使冠狀動脈擴張);小量使動物血壓上升,大量則降壓,對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小量使瞳孔擴大,大量則使其縮小。對子宮有某種興奮作用。大量能麻痹中樞神經系統,但不侵犯運動神經及橫紋肌。漆樹酸鈉對家兔致死量為0.00667g/kg,有輕度的蓄積作用。其漆引起的皮炎可用非那更加以防治。相關論述2、《四川常用中草藥》:殺蟲,解毒。治濕熱瘡毒,蟲瘡,癬癩。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小便出血:林背子五錢。煨水沖苦竹水五錢服。(《貴州草藥》)
2、治崩、帶:林背子一兩。煨甜酒水服。(《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7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