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子,中藥名。為百合科蔥屬植物韭 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的種子。具有補益肝腎,壯陽固精的功效。主治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遺精,尿頻,尿濁,帶下清稀,及頑固性呃逆。
中文名稱
韭子拉丁文名
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別名
韭菜子、韭菜仁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溫;歸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補益肝腎,壯陽固精。主治 主要用于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遺精,尿頻,尿濁,帶下清稀,及頑固性呃逆。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忌用。化學成分 韭菜的種子含生物堿和皂甙。相關論述1、《本草綱目》:韭乃肝之菜,腎主閉藏,肝主疏泄。《素問》,足厥陰病則遺尿,思想無窮,入房太甚,發為筋痿,及為白淫,男隨溲而下,女子綿綿而下。韭子之治遺精漏泄,小便頻數,女人帶下者,能入厥陰,補下焦肝及命門之不足。命門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2、《本經逢原》:韭子,惟腎氣過勞,不能收攝者為宜。若陰虛火旺及亢陽不交,獨陰失合誤用,是抱薪救焚矣。大抵韭之功用,全在辛溫散結,子則澀精,而壯火熾盛,則為戈戟,今人以韭子熏齲齒出蟲,然能傷骨壞齒,不可不知。
3、《本草求原》:韭子辛甘而溫,補肝,溫達三焦,令肺胃合氣下降以歸于命門,治夢泄遺精,溺血,溺數,遺尿,白帶,白淫,筋痿,下元虛冷,暖腰膝;同故紙為末滾水下,治莖強不萎,精流刺痛。是其治下焦皆元陽虛而有滯以為漏者,得上焦辛甘施化而病愈,通上以攝下也。蓋韭之功在辛溫散結,子則包含少火未散,故收精壯火。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虛勞尿精: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為三服。(《千金方》)
2、治腎與膀胱虛冷,真氣不固,小便滑數:韭子四兩,舶上茴香(炒)、補骨脂(炒)、益智仁、鹿角霜、白龍骨三兩(煅,別研細如粉)。上為細末,以青鹽、鹿角膠各一兩,同煮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得。(《魏氏家藏方》)
3、治腰腳無力:韭子一升(揀凈,蒸兩炊久,曝干,簸去黑皮,炒黃,搗粉),安息香二大兩(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搗為丸,梧子大,如干,入少蜜。每日空腹酒下三十丸,以飯三、五匙壓之。(《海上集驗方》)
4、治女人帶下及男子腎虛冷,夢遺:韭子七升。醋煮千沸,焙,研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千金方》)
5、治玉莖強硬不痿,精流不住,時時如針刺,捏之則痛,其病名強中,乃腎滯漏疾也:韭子、破故紙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服,日三。(《經驗方》)
6、煙熏蟲牙:瓦片煅紅,安韭子數粒,清油數點,待煙起,以筒吸,引至痛處。良久,以溫水漱吐。(《救急易方》)
;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韭抽薹開花后,約經30天種子陸續成熟種殼變黑,種子變硬時,用剪刀剪下花莖,分期分批進行,將剪下的花莖扎成小把,掛在通風處,或放在席上晾曬,待種子能脫粒時再行脫粒,曬干。炮制方法1、韭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2、鹽水炒韭子:取凈韭子,用文火炒至有爆裂聲時,邊炒邊噴灑鹽水,再炒干。每韭子100kg,用鹽2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潮。藥材鑒別
鑒別1、種子橫切面:種皮表皮細胞較平整,細胞壁厚,外壁被有薄角質層,細胞腔含暗褐色物質,其下為數列棕黃色薄壁細胞。胚乳細胞形大,壁甚厚,有大形紋孔,胞腔內含有糊粉粒及脂肪油。
2、粉末特征:灰黑色。種皮表皮細胞黑色或棕黑色,長條形、類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37-)74-139(-200)1m,表面具網狀紋理。胚乳細胞眾多,多破碎,有較多大的類圓形或長圓形紋孔。
藥材性狀干燥種子呈扁卵圓形或類三角狀扁卵圓形,一面子或微凹,一面稍隆起,頂端鈍,基部微尖,長3-4毫米,寬2-3毫米。表面黑色,有不規則網狀皺紋?;坑蟹N臍,突起,灰棕色。縱切面在擴大鏡下可見種皮菲薄、皺縮,胚白色,彎曲,胚乳灰白色。質堅硬。氣特異,味辣,嚼之有韭菜味。以色黑、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飲片性狀1、韭子:參見藥材性狀。
2、鹽水炒韭子:形狀同韭子,鼓起,有爆裂紋,質酥,味微咸。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8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