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苦瓜,中藥名。為無患子科植物倒地鈴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水,涼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黃疸,淋病,疔瘡,水泡瘡,疥癩,蛇咬傷。
中文名稱
假苦瓜別名
假蒲達、包袱草、風船葛、鬼燈籠、三角泡、三角燈籠、金絲苦楝、眼睛草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寒;歸肝、膀胱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水,涼血,解毒。主治 主要用于黃疸,淋病,疔瘡,水泡瘡,疥癩,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者30-60g)。外用:搗敷或煎水洗。化學成分 風干的種子含水分11%,灰分3%,總氮量2%,有機磷酸化物2%和脂肪油32%。種子油的甘油酯中含廿(碳)烯-11-酸42%,棕櫚酸3%,亞麻酸8%,亞油酸8%,油酸22%露,硬脂酸2%,花生酸10%,低分子量的酸和C22酸,共5%。種子油的特點是含氰脂約55%,其中49%是1-氰-2-羥甲基丙烯-2-醇-1的甘油二酯。6%是1-氰-2-羥甲基丙烯-1-醇-3的甘油二酯。種子中尚含豐富的粘液質(zhì)、皂甙。藥理作用 種子油對麻醉狗有降壓作用,開始快,持續(xù)1.5小時;種子的醇提水溶液的降壓作用能持續(xù)2-4小時。相關(guān)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涼血消瘡,去黃氣,理蛇傷。
2、《嶺南采藥錄》:煎水洗疥痛,少入服劑。
3、《南寧市藥物志》:消炎解毒,內(nèi)服外敷治蛇傷及小兒睪丸熱腫。煎水洗滌治白泡瘡及陰囊腫痛。
4、《廣西中藥志》:治小兒頭瘡及水泡瘡。
5、《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血祛瘀,通五淋,利小便。主治諸淋,大小便不通,跌打損傷。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諸淋:干倒地鈴三錢,金錢薄荷二錢。煎湯服。
2、治大小便不通:干倒地鈴五錢。煎湯沖黃酒服。
3、治糖尿病:棕仔草鮮草二兩。煎服。
4、治跌打損傷:倒地鈴三至五錢。研末,泡酒服。
5、治疔毒:倒地鈴鮮草合冷飯粒及食鹽少許搗敷患處。(①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6、治百日咳:倒地鈴干草三至五錢。水煎調(diào)冰糖服。(《閩南民間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全草,莖粗2-4mm,黃綠色,有深縱溝槽,分枝纖細,多少被毛,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粗糙。葉多脫落、破碎而僅存葉柄,2回3出復葉,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暗綠色。花淡黃色,干枯,與未成熟的三角形蒴果附于花序柄頂端,下方有卷須。氣微,味稍苦。以全草葉多、足干為好。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8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