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金花草,中藥名。為鱗始蕨科烏蕨屬植物烏蕨Sphenomeris chinensis(L.) Maxon的全草或根莖。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肝炎,濕熱帶下,癰瘡腫毒,痄腮,口瘡,燙火傷,毒蛇、狂犬咬傷,皮膚濕疹,吐血,尿血,便血,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大葉金花草拉丁文名
Sphenomeris chinensis(L.) Maxon別名
野黃連、水黃連、牙齒芒、擎天蕨、雪仙草、掃雪花、蜢蚱參、上樹細辛草、青蕨、金花草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寒;歸肝、肺、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濕,止血。主治主要用于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肝炎,濕熱帶下,癰瘡腫毒,痄腮,口瘡,燙火傷,毒蛇、狂犬咬傷,皮膚濕疹,吐血,尿血,便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絞汁。外用:搗敷;或研末敷;或煎湯洗。
化學成分 葉含牡荊素、丁香酸、原兒茶醛和原兒茶酸。藥理作用1、抑菌作用:10%煎劑用平板海綿片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對人型結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2、解毒:烏蕨醇提取物B和C能明顯降低小鼠砷中毒的死亡率,烏蕨醇提取物C可使小鼠對砷耐受提高。
相關論述1、《峨嵋藥植》:根狀莖:清火退熱。
2、《貴州民間方藥集》:全草:止咳。治傷風感冒;外用治九子瘍,消腫毒。
3、《廣西中藥志》:葉:治熱咳吐血,紅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燙傷,瘡瘍爛肉等證;根:治赤白痢。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痢疾,皮膚濕疹。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中暑發痧:鮮烏韭葉四兩。搗爛絞汁服。(《福建中草藥》)
2、治痢疾:鮮烏韭全草、鮮水娛蚣全草各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3、治肝炎(急性黃疽型和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烏韭全草三兩。水煎汁分三次服,連服十至十五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4、治急性支氣管炎:烏韭鮮葉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吐血、大便下血、尿血: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鮮品加倍)。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6、治白濁、濕熱帶下:烏韭鮮全草一至二兩。搗爛絞汁,調米泔水服。(《福建中草藥》)
7、治對口瘡:烏韭鮮葉,以蜜或鹽同搗外敷。(《福建中草藥》)
8、治乳癰:烏韭根莖一兩.水煎,沖黃酒服;鮮葉搗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9、治結合膜炎:烏韭全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0、治牙疳:雪仙草根莖燒灰存性三錢,冰片一分。共研細末,搽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11、治腳癬糜爛:烏韭全草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藥》)
12、治跌打損傷: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酒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13、治跌打刀傷出血或腫痛,或傷口潰爛:大全花草葉,石仙桃葉,共搗爛敷患處。用大金花草干粉撒布傷口,能止血,生肌,收口。(《廣西中草藥》)
14、治湯火傷:大金花草葉搗爛或研末,冷開水調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15、治毒蛇咬傷:烏蕨根莖搗敷并煎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16、治狂犬咬傷:鮮烏韭根莖五至六兩,用銅器水煎,空腹服,連服數日。服藥期間環境必須安靜。(《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17、治菜蟲藥(即雷公蘑、黃柴樹根)中毒(輔助治療):烏韭全草五至六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挖取帶根莖的全草,去雜質,洗凈,鮮用或曬干。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 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近圓形,壁稍厚。下皮層棕紅色,由數列多角形的厚壁細胞組成,內含淀粉粒。皮層寬廣,薄壁細胞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胞腔內充滿淀粉粒。內皮層明顯,細胞呈扁長方形,中柱鞘為2-3列薄壁細胞。中柱為管狀中柱。藥材性狀根莖粗壯,長2-7cm,表面密被赤褐色鉆狀鱗片,上方近生多數葉,下方眾多紫褐色須根。葉柄長10-25cm,直徑約2mm,呈不規則的細圓柱形,表面光滑,禾稈色或基部紅棕色,有數條角棱及1凹溝;葉片披針形,三至四回羽狀分裂,略皺折,棕褐色至深褐色,小裂片楔形,先端平截或1-2淺裂;孢子囊群1-2個著生于每個小裂片先端邊緣。氣微,味苦。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的小段狀,根、莖、葉混合,余參見藥材性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8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