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葉,中藥名。為禾本科慈竹屬植物慈竹 Neo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Keng f.的葉或卷而未放的嫩葉(慈竹心)。具有清心利尿,除煩止渴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瘡。
中文名稱
慈竹葉拉丁文名
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 Keng f.別名
子母竹、義竹、孝竹、叢竹、綿竹、甜慈、酒米慈、釣魚慈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心利尿,除煩止渴。主治熱病煩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泡水代茶飲。化學成分 含(E)-2已烯醛和(Z)-3己烯醇。相關論述1、《草木便方》:治熱淋、尿血。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心熱,治頭昏。
3、《重慶草藥》:慈竹心泡開水代茶飲,解煩熱,止煩渴,對腸胃燥結、熱瀉、墜脹、小便黃痛熱癥初起有效。竹葉心也常用于中藥配方中做引子。
4、《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除煩。治熱病煩渴,小便不利,口舌生瘡。
5、《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清心,利尿。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小便短赤,口舌生瘡:竹葉心9g,生地9g,木通9g,甘草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
2、治初起濁癥:慈竹心搗絨,合酒煨服。(《重慶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曬干或鮮用。保存方法
置陰涼干燥處。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干燥葉片披針形,長10-30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粗糙,常有小鋸齒,質薄,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具微毛,次脈5-10對,小橫脈不存在;葉柄長約2-3mm,有時帶有細枝。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921.html




